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通信789辅导员博客  |  2017-03-17  |   |  435次阅读

独自拖着行李箱,窗外夹杂着年的味道,鞭炮还没褪去红色。

今年寒假参加了牛津大学的短期项目,在飞机上休憩的十二小时,瞄下周围的蓝天白云,不经意打开了我的思绪:这次我能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这次我能认识怎样的朋友?英伦之风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启了一段旅程。

Part1   来自不同维度的思考

文化的震撼

不同维度的架构,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美丽。寄宿家庭的艺术氛围浓厚,或许这就是自由艺术的内涵吧。街边建筑带有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并不千篇一律,或许这就是创新的源动力吧。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时间的教训 

抓住时间的尾巴,才是命运的宠儿。在英伦半岛上,商店到点就关门,并不像国内如此“勤奋”,因为英国人非常注意时间。这一点深有感触,每个小组都有任务presentation,我们小组熬了俩个通宵,准备地较为充分,非常有信心拿到较好的名次。但恰恰是我们超出了规定时间一点点,就是这么一点点,就把一切都否定了。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思考下,这确实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能控制好时间,就是最大的失败。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Part 2  与大咖面对面的交流

在牛津校园,学术大咖们带我们领略了学术的魅力。对于学术和真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挖掘,Andrew Briggs professor给了一个理由:Keep curious to stay young。未知很可怕,但是比未知更可怕的是无知。

多元化思维的积淀才能化为内涵,这话不假,牛津的教学方式和国内不一样,教授厌恶那些闷着头接受知识的学生,欣赏那些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因为他们坚信学生和老师都在互相学习。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学生。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Part 3   纵情英伦

剑桥游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河上,阳光的魅影在闪烁,柳条激荡起回忆。慢慢行走在古朴的校园,不敢大声喧哗,怕打破这里固有的安静。叹息桥,康桥特有的人文故事,勾起无数的记忆。

 

伦敦游

The dream come true.

伦敦,梦圆泰晤士河。寒风吹雪,异域的雪蕴含独特的味道,看似冰冷的世界,心中的火却在剧烈燃烧。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正装晚宴

时光不负,有幸遇你。

晚宴是英国人最看重的,有幸能和牛津学子一起参与这样的宴会,在进餐的过程中时刻注意餐桌礼仪。在英国人看来,吃是次要的,和周围的人交流更为重要。对秩序美的讲究,这就是西方文明的内涵吧。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Part 4 榜样的力量

前行的引导

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清楚前行的方向,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去追寻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但关键是否能付出行动,能不能执着地追求下去,可能这就是我和他们的差距吧。

参加晚祷,回忆自己荒废的过去。每次高谈阔论中发现自己的黯然失色,每次谈笑风生中暗自哭泣,每次心酸都用表面的淡然掩饰。或许现在的迷茫,就是命运在考验我们,或许现在的低落,就是等待一次突破。或许所谓的成长,就是学会独立去承担一些责任,自己踏踏实实去做一些事,而不只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平。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看看自己最终被DIY成啥样。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行为上的绅士,精神上的贵族

此行最为深刻的是,体会到英国绅士和贵族的内涵。在英国这样一个层次分明的社会,绅士不仅仅是在行为举止上要有礼貌,而且要去关心别人体谅别人。贵族不仅仅是身份的高贵,而且要承担社会的重责。虽然享受物欲上的欢快,但是他们必须要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是他们来引导社会的发展。

牛津行|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Eadem mutata resurgo

世事沧桑,仍然故我

短短的十四天,真的经历了很多。

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趟英国。

尘封一段记忆,开启新的旅程。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