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  慈父  益友——访张开华教授(上)
张开华  |  2009-09-06  |   |  445次阅读

良师  慈父  益友——访 张开华教授(上)

成电教师风采摘录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次:200711月第一版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次:200711月第一次印刷

    号:ISBN 978-7-81114-680-6

 

爽朗的笑容,慈祥的目光,谈吐间铿锵有力……眼前的这位老人,很难想象已经年过七旬。简单的寒暄过后,老人将我们带回了遥远的半个世纪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1957年,毛主席曾深情地对在苏联学习的留苏学子们这样讲过,作为那批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张教授时刻以此来激励自己。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万名学子在异国他乡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学成回国。1961年,毕业回国的张教授响应党的号召被分配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这一干就是数十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留学苏联的背景给张教授带来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可是他却一笑了之。他始终觉得共产党的恩情是一辈子也偿还不完的,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教书育人了。

教育战线上的“常青树”

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度过47个春秋的老教授,却依然热衷于教书育人,他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我热爱教学工作,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的活力也让我年轻起来。”

近年来,无论是在总校,成都学院,还是中山学院,张教授都做过诸如“成功之路”,“漫话成功”的讲座,还常常移师省内各大高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万名留苏学子是如何在异国他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的。他常常告诫同学们,人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就是积极进取,敢于创造的一生,只要坚定信念,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随波逐流,要终身热爱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都会走向成功。

对于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张教授提出了教学艺术的观点,他总结道:授课是一门艺术,授课这个东西,纯粹是门手艺活,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才能磨炼出真本领。评价一名老师合不合格,就要看授课的方式。别看现在高校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有博士、硕士头衔,而且不少还有国外学习的经历,但是,能否讲好课,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还不一定。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用简洁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没有艺术的教学那便是失败的教学,没有艺术的教育那便是失败的教育。他还强调,年轻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授课的能力,要不断积累和总结。当老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轻松活跃许多,师生之间自然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更容易得到拓展,潜能更容易得到开发,同时也有利于挖掘创新能力。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