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青城野游途中(金鞭岩下味江边)
一、前传
国庆那天因缘际会,去了青城山。本欲顺道探访两位山居的朋友,沾染点丹梯幽意,怎奈巧亦不巧,恰好都不在。由于我对圈养收费的宫廷贵族模式无甚兴趣,所以就独自在圈外野山之中野游。于是乎,先从前山引胜桥出发,绕五里村;经金鞭岩到沙坪村,参观王小波李顺陈列馆。全馆仅两人。一位是工作人员,人很友善,一边沿着梯坎捡着白果,一边提醒我小心脚下,青苔湿滑;另一位是我,无意之间成为游客代表。人迹寥寥,史迹亦寥寥。无非成王败寇,青史留名;抵不过在馆内亭子里回望金鞭岩下云舒云卷的惬意。
图2:经过金鞭岩途中西望青城后山群
图3:经过金鞭岩途中南眺青城外山群
图4:沙坪村王小波李顺陈列馆(日暖味江茶岭白,旗开川峡阵云红:大蜀流芳)
图5:陈列馆内的农民起义军雕塑
图6:从陈列馆内的凉亭回望金鞭岩
接着,沿味江而下,经过公墓陵园。下车缅怀,感叹风水。金鞭岩草木萋萋于下,似城如郭的红色绝壁于上,坐北朝南,横亘东西。
图7:味江陵园(青城凝紫气衍生出龙脉凤裔,赤日铸金鞭点化为福地仙乡)
图8:再望金鞭岩,当是旧时赤城山!(在此处自拍了一张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小语妈妈笑曰:“大黄,你可以拍清朝的戏,演阿哥贝勒皇阿玛,都可以直接换个衣服就上场。”老友老游接着说:“可以尝试转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岗位仍然保留,博导级演员,又在美女堆中混。”唉,愧对观众!这里还是不上我与赤城山的合影了。但诸位朋友可知我与赤城山合影的深意?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样斑驳突兀、同样秃得漂亮;相看两不厌,只有赤城山啊!)
继续沿江而下,不久道旁有路标曰:圣母洞九天玄女宫,凉风洞前超5P,天然氧吧圣水茶。另有一广告牌:溶洞夏季温度15℃,点杀土鸡农家饭,13881897796。忍俊不禁。停车。按指示牌上提示,沿山上行。石板小径上一路散落着野生板栗,但刺猬般的外壳大多已被啃开,板栗已被掏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洞口,地上有更多野生板栗,洞旁有户农家。一阵狗吠之后,圣母洞的女主人来了,也很友善。一边与我聊天,一边拿起扫帚开始扫地上的板栗壳。她说林子里和屋子周围有不少板栗树,松鼠也很多,这些外壳都是松鼠剩下的。松鼠也真厉害,板栗刺可谓“毛骨悚然”;我都无法下手,它们居然还能下嘴。不过,松鼠对板栗似乎也并不是赶尽杀绝,还要帮忙播一下种,因为我居然在它们吃剩下的板栗外壳中找到了三颗完整的板栗。女主人还说:此洞在她家林地里,目前已归她家自营管理;进洞游览的话,每人十元,提供电筒;在她家点杀土鸡用餐的话,免费参观。本欲进洞一探,怎奈洞中积水不少,自己又未备雨靴。忐忑。还是改日再来探洞吧。山里农家很有特色,猫呀狗呀跑山鸡呀,令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猫呀狗呀,丫儿最爱,可惜城里不好养。此后,在老板娘的指点下,继续上山去探查洞的出口。沿途有两处不大的地陷,更多的是各种野花野果和枯叶朽木上的野蘑菇。
图9:通往“圣母洞九天玄女宫”的小径
图10:小径上散落的板栗
图11:圣母洞九天玄女宫入口
图12:圣母洞九天玄女宫边农家小院一角
图13:圣母洞九天玄女宫农家小院坡下的跑山鸡
图13:圣母洞中水
图14:探寻圣母洞出口路上的地陷
图15:探寻圣母洞出口路上的野花
图16:探寻圣母洞出口路上的野果(更多青城山野花野果,请点击上图或这里)
图17:探寻圣母洞出口路上的野蘑菇(更多野蘑菇照片,请点击上图或这里)
图18:豁然开朗,出口竟有楼盘与跑山鸡群(想不到圣母洞的出口居然在一片似乎烂尾的地产项目里。是谁敢把房子修在溶洞之上?想想也是醉了,反正我不敢住。这里帮洞旁农家打打广告:预订跑山鸡,请拨打13881897796)
中午在洞主家“蹭”了碗鸡汤面,然后继续赶路。先后经过茶坪村、两河乡、艳景村、花语墅、红梅村。一路看看野花野果看看房。绕山一周后,从茶坪跨过味江到大观,沿青城山麓北上,重返引胜桥。本次野游告一段落。
二、后记
1. 圣母洞九天玄女宫内到底是什么样子?回家后上网搜索,网友阿乐的游记《胖子大战蝙蝠洞》图文并茂,时间是今年7月,现在应该也适用。这里借用他的一张照片,点击照片即可进入他的日志查看详情。
图19:正在洗头的九天玄女(网友阿乐拍摄于圣母洞)
2. 这一路野山、野水、野花、野果、野蘑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坐北朝南、横亘东西、一直在望的金鞭岩。古书有载:“益州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含赤壁,张天师所治处。”;”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洞天,宝仙九室之天。”这些文字描述,例如“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等与金鞭岩完美对应。所以,在我看来,青城山古名之一的赤城,狭义地讲,就是现今所谓的“金鞭岩”。让我们假定金鞭岩就是赤城山。查看Google卫星地图(见图20),果然,其向阴的北面正好就是真武宫(祖师殿、清都观)与天师洞(张天师所治处)。因此,所谓青城天下幽,除了因为茂林修竹、终年常绿的缘故之外,应该还与地处金鞭岩北面的背阴处有关。因此,我认为,赤城(金鞭岩)是整个青城诸山的核心与关键。其阴,即是现在所说的青城前山;其阳,就是现在所说的青城外山,味江由此出山;其西,就是现在所说的青城后山,味江主源所在;其东,则是成都平原。超越山峰与山脉概念本身的青城山应该是以赤城为标志的整个味江流域,因此,赤城可谓青城都山,味江流域可谓青城诸山。当然,由于味江以北和岷江支流寿江(漩口、水磨、三江一线)以南没有大的水系,所以二者之间的整片区域广义上都可看作青城诸山,这也就包括赤城之阴还要更北一点的赵公山等。因此,可以说青城诸山的最高峰在赵公山(海拔2450米)而非老君阁;而青城诸山的枢纽在赤城山(金鞭岩)。
图20:青城山卫星地图研究
3. 青城山水平凡常见,普普通通。既非得天独厚,造化所钟;又非独一无二,国色天香;也非“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但她在我的心中,就像一位邻家女孩,代表着一种单纯朴素、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承。“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可惜自驾不能喝,改日再约山居之友小酌几杯洞天乳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