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建校史
张开华  |  2014-06-02  |   |  3198次阅读

成电建校史

 

    19555月,为适应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将当时国内理工科实力最强的交通大学电讯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调出,在成都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国家要求学院必须在1956年秋季按时招收新生开学。

    要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将分散在上海、南京、广州三地的三个系的师生、物资、

图书、设备迁往几千里之外的成都,在一片荒地上建立一所新大学,这在全国筹建大学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困难之多,常人难以想像。

    成电集中了华南工学院、交通大学电讯系整体和南京工学院电讯系的部分教师等三校师生于19568月迁到成都,其中包括一批在解放初期在这几所学校任教的归国博士和硕士,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举家搬迁到成都,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电子类大学。因此学校从建校开始起点就很高,目标也很明确,要办国内一流的大学。学校是19561月,确定成电校址在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区,19562月确定的校址,19563月动工基建,19569月开学。就当时基建水平讲,速度之快是难以想象的。

    19561月,确定成电校址在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区。这也是中央战略决策思想的具体落实。按构想,成都东郊将形成无线电工业基地,比较完整的无线电工业城。其中,布局有由前苏联帮助援建的4个无线电工厂(占全国一半):784厂、715厂、719厂、788厂(后停建改向),还建有一所无线工业学校和两所无线电技工学校(293294技校)。成电就将在这片土地上崛起,成电,作为东郊工业区的最高学术标杆,将在这片土地上领军无线电技术领域。

     成电的发展规模确定为7500人,开学日期定为19569月,隶属于当时的国防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为保密性院校,对外称83信箱,第一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由二机部七局局长吴立人担任。

     成电从1955年筹建,19561月选定校址,到1956411日主楼破土动工。19568月,一艘3000吨的大轮船载着交通大学和南京工学院的师生、家属、仪器设备、图书,逆流而上,经武汉、宜昌到达重庆。大家弃船换车,经过半个月的跋涉,才来到成都。(宝成线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1956917日,在还未装上楼梯栏杆和座椅的主楼,成电学子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堂课。成电的筹建速度,在当时是一大奇迹。

一座参照苏联莫洛托夫动力学院教学主楼设计的成电教学主楼,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竟奇迹般地拔地而起。轮廓初现,雄伟美丽,庄重大方,其26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成电速度”的美妙音符。随即请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以其独特的郭体书写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作为校名,并安排制作校徽、校牌。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由于建校时学校老师是从三个名校为主派出,行政干部由国家二机部派出,党团干部由省里派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部队转业到地方的领导干部,里面有久经革命锻炼的老干部。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支队伍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好作风很好的融和,为了建设学校,团结协调配合很好,形成学校好的校风,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力求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最好。就这样,学校在高起点基础上,发展很快,知名度不断提升。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一个全新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是最显著的问题。于是许多国内资深专家教授,从交通大学,从南京工学院,从华南工学院陆续调入,逐步云集成电。中科院院士、国内著名微波学教授林为干,就是由华南工学院调来成电的,此外,还有顾德仁、周玉坤、张煦(中科院院士)、龚绍熊、毛钧业、张铣生等11名教授和8名副教授也从三所沿海名校调入。

他们在无线电和有线电学术领域内均有建树,他们在建院初期设立的两个大系——无线电系和有线电系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学术领军人物。一所新建的大学,一开始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实属罕见,这为成电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持续占领电子通信类专业排头兵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吸引人才归蜀的魅力。

一开始安排住在主楼东一楼的教室里,双层床架在尚未铺设水泥地板的黄泥地面上,潮湿阴沉,条件之差,可想而知,虽然不久即迁至南院刚刚完工的宿舍楼,但开学初期,成电几乎没有一条铺就的正轨道路,一千多学子从主楼到位于现校医院地址的原学生草棚食堂以及南院宿舍和位于现润新学生公寓对面地址的原学校草棚礼堂

    阶梯教室定做的桌椅还未来得及安装,学生就坐在教室的阶梯地上听课,学校给每位学生发一块小木板,垫在膝上用来记笔记。宿舍不够用,就分散找房子安排。男生曾住在主楼西一楼的大房间里(后来做实验室)一段时间。尽管条件艰苦,但师生们的情绪很高。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成电建校史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