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妈妈,从养育到教育,开始思考用怎样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作为辅导员,也在想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算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
我的闺蜜是一家培训学校的执行校长,她最近非常纠结,起因是这样的,学校里有两个学生和她们的辅导老师起了冲突,学生觉得辅导老师太凶,辅导老师则觉得这两个学生不服管教,偏偏这个老师又是个玻璃心,这两个学生又是长期辅导的孩子,和稀泥是和不过去了,沟通也不好沟通,她很是头疼,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觉得,不仅是学校,我们平时管教孩子,给孩子的理由,经常是错的。比如我上次坐高铁,一个6岁左右小朋友总是拿脚使劲踢我椅子,持续了快上百下。我回头跟他妈妈说:“能不能请您让孩子别踢我椅子了?”他妈妈马上对孩子说:“别踢了,阿姨生气了。”首先,我真的没生气,其次,就算我生气了,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你应该说:“不要踢别人椅子,这是不礼貌的”。这个妈妈教训的原因说错了,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周围人不生气,我干什么都可以。”
孩子的大脑只能记住从你教导里推测出来的直接结论,从你的话里,如果直接推出来结论是“别人不生气就行”,那么他就可以继续做任何事情,没人指责就好了。这种“归因错误”的教训的特点是,把所有问题都归咎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感到生气或者别人有可能生气,所以我们可以教育孩子收敛一下。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本来就不应该怎么做,即便没有任何人指出来。这种归因错误的教育方式,配合儿童大脑发育期特征,孩子很容易就形成以下行为特征:
1.
不断试探你的底线:
因为你每次教训他,都是告诉他是因为谁谁谁生气了,而不是他自己应该咋样,他就很容易想试探你的底线。他只要踩着别惹你发火的线就可以了。孩子好奇心旺盛,自然就会不断试探你底线。
2.
他再大一点,就会自己也形成这种归因方法。所有和别人的冲突,都会先归因到对方。包括对待父母也是一样: 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这样的,
你居然还不满意。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很多亲子矛盾都来自于此。孩子觉得我一生都在取悦父母,但我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总说,你总是不听话,干什么什么不成。其实根源在于,他很小时候,你就没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客观的依据和准绳。你教育了他这样的人生观:
一切以别人眼光为是非标准,要不就是取悦别人,要不就是试探别人底线。他在这种教育下,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加上父母的教训总是把矛头引向别人。他自然就学会了,把能赖在别人身上的都赖在别人身上,包括也能把矛头指向教他这样做的父母。
这是家庭教育里存在的误区,可是学校里就真的教对了吗?我们的老师总是在重复一个理念,要想学习成绩好,就得按我的方式学习,不然你就是叛逆的、不听话的学生。这种想法不仅仅是公办学校的体制教育的老师会灌输给我们的孩子,培训学校的老师也会,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是一味为了讨好老师而做着一些事,包括学习,所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因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放弃掉。这究竟是谁的悲哀?不论是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是授他以鱼?还是授他以渔?
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而我们常常做的,就是不停给孩子“贴标签”,“xx同学很聪明”,“xx同学很懒”,“xx同学太糟糕了,我们教不了,让他家长带走吧”,在这种观念下的教育,又怎么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正确的引导,并加以培养,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给他们,久而久之,让这种观念深入骨髓,即使他在学业上的成绩不理想,但一个有着正确三观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何愁不会充满正能量?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再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埋没在人群中,你确定,还要原地踏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