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黄乐天  |  2018-08-15  |  电子技术应用网  |  717次阅读

作为研究生十大创新实践赛事的“研究生创芯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此次竞赛我没有作为带队老师,而是作为评审组的一员全程参与了大赛。对于大赛的运作和评审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此次大赛中,由于我电前期组织报名时出现了若干意外,导致组队极其仓促。最终仅有3支队伍参加(其中还有一个完全打酱油的队伍)。和某些学校动辄10支左右的队伍参赛完全没有办法比较。和另外一个电一下子搞了接近30个队,最后还包机去参加参赛更是没法比。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比赛一共245个队报名,通过审核视频、设计报告打分淘汰100多个队。此时我电的酱油队被淘汰。剩下两支队伍进入决赛。在决赛之前,作为上一届特等奖队伍的指导老师我对今年的参赛队伍进行了培训。上一届获得特等奖的参赛队员也就自己的参赛经验进行了介绍说明,并提点了时间安排、准备要点和做题的战术思想。

8月10日报到。

8月11日,上午8点开始笔试。半小时答题时间。题目包含集成电路相关的知识,从微电子器件、数/摸电、信号系统等。笔试三人分开答题,取平均。笔试结束以后,开始上机。上机分为编程题和设计题两部分。总时间为6个小时。设计题分为模拟、数字、射频和数模混合四个题目。考虑到各个方向的平衡,选择了某个特定方向设计题的队就被认为是这个方向的队伍。在分配进入40强名额的时候各个方向按比例分配。结果是有75个选了模拟,有40多个队伍选了数字,20多个队伍选了射频,仅有4个队伍选了数模混合。最终按比例选出了40个队伍出线参加第二天的答辩。我电有一队阵亡(该队队员是做低压存储单元的,用模拟的方法做数字电路,结果做题的时候哪边都靠不上。选数字题,不懂算法和系统;选模拟题,模拟的基础又不够;最后选了模拟,但是成绩很不理想),有一队成功晋级。

8月12日上午,分组答辩。模拟21个队伍+数模混合1个队伍共22个队伍分成两组,剩下数字一个组、射频一个组。答辩成绩按笔试成绩70%+答辩成绩30%排序,依然分方向选拔。最终选拔出13支队伍。所有有利益冲突(同一学校)的评委不能参与该组的答辩。我电仅剩的最后一个小组顺利过关。我个人对他们的作品倒是有信心,这一关并不担心。

8月12日下午,路演。剩下的13个队伍在全体参赛师生和专家团的面前路演,评选不大于3个队伍的特等奖。其中专家团打分占80%,参赛师生的群众投票占20%。为了避免电子投票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投票全部采用纸质实体票。由于我代表学校领导参加组委会会议,因此没有看到前半程的路演。我电的队伍第一个上去路演,因此我并不清楚他们路演效果如何。从后半程的赛事看,进入到最后13名的队伍都非弱队。所介绍的项目都是有极强技术先进性的。由于没有看到这支队伍的表现,我心中也是没有把握。在给后方领导发消息都说特等奖竞争激烈,估计不太乐观。

路演结束,投票打分。统计。开始颁奖。颁奖之前有若干领导致辞(因为要统计票数并排列顺序)和启动仪式。经快1个小时以后,颁奖开始。先颁二等奖,这个我没什么好关心的。接下来颁发一等奖。我赫然发现我电的队伍不在一等奖之列。这就意味着:我电剩下那支队伍在特等奖名单中。当时我激动的拍了下桌子,说:哎呀(其实我说的是另外一个词,文明上网,用这个词替代)!一等奖没有我们。坐我旁边的大赛秘书长,北京好久电子的刘总楞了一下说:没有你还那么高兴?然后接下来他恍然大悟道:没有那说明你们得的是特等奖啊!恭喜你们再次斩获特等奖!我说:这次我不是指导老师。不过无论哪个队伍获奖,都是成电的荣誉!

IMG_0286.JPG

特等奖的颁奖嘉宾由倪光南院士和陆建华院士担任。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出了毛主席那句广为流传的诗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其实才不是呢!

我当时想到的是赵本山老师小品里面一句经典台词。

至于是什么?

你们猜呢?!

文明上网,友善交流。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电子技术应用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