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要吃眼前“亏”
彭真明  |  2015-12-05  |  科学网  |  447次阅读

“好汉不吃眼前亏”,出自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中的俗语。意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细品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实则暗喻,暂时的吃亏,也是为了等待未来更好的时机。

当今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早已蔓延和渗透到了大学校园。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获得快速的回报。否则,不会花时间去认真做这些事情。

不少的同学,大一就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竞赛。以各种名义翘课,不愿去学本与赛事相关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宁愿在大赛活动中打酱油。原因是,大赛获得名次,可以推免保研,可以为忽悠一份工作,获得可以炫耀的资本。课堂上的这些基础课、专业课,目前根本看不到有什么用。据说,写论文有用,有的学生本科期间就开始忽悠论文,自己掏腰包在一些垃圾国际会议上发上一篇所谓EI检索的论文,可以获得推免资格,就可以放弃学习本该学习的专业课。找捷径发论文,也开始成为一些投机者追逐的势头。前不久我了解到,一个学生综合成绩排名专业垫底,平时从不上课竟然也获得了推免资格,来参与特保生答辩,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研究生也是一样,越来越感觉到,“利”字当头。选课仅仅为了修满学分,考好成绩是为了奖学金。如果没有奖学金这个挥舞的大棒,我估计研究生课堂,也是惨不忍睹。

在研二阶段的科研训练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同学以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沉下心来认真做事的同学很少。很多人把越来越浮躁的研究生现状,归结于扩招。我认为不全是,更多的是就业导向,把学生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招聘人员没法考察学生能力,仅仅以学生专业名称、学校品牌和口碑以及学生的三寸不烂之舌,判断是否符合本单位条件。事实是,能力强的可能还不及天天瞎混的学生找的工作好。这样的结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做一些与就业不相关的无用功。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严进宽出”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系。进来了,就意味着我肯定能毕业。虽然,培养单位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有利于提升研究生质量的培养体系,也把直接责任推给了导师们。试想,如果导师对某个学生的科研情况和论文质量不满意,真要不让其毕业时,还得犯嘀咕。因为,他周围的比他更水的同学或室友,导师都放过了。那导师怎么面对这个学生,怎么开导这个学生,学生会觉得自己很冤。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宿舍或实验室窗台上纵身一跳,导师吃不了兜着走。

特别是,现在兴起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大量高薪揽人。对一些传统企业也是一个挑战和冲击。他们招人,只要是沾边的专业和满足基本学历要求,就可高薪招进企业,根本不会看重你能做啥子,基本功是否扎实。要知道,在一个没有专业限制的职位上或任何人、任何年龄条件都能做的行业里,你的优势是很难体现的,你的压力一定不会小。

越来越多的这些新生事物和新“常”态,导致了学生越来越浮躁,吃不得一点眼前“亏”。在校期间,特别是在实验室里,做事多的,补助和待遇比不做事的也多不到哪里去,找工作的时候也不一定体现多大优势。

人做出了的决定,总会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普遍认为,年轻人首先得解决生存问题。功利一些,就是为了当务之急,未来发展,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高校培养的就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这个教育肯定是失败的,这个国家也就谈不上希望。

就个人而言,作为一名研究生来说,解决生存问题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就是吃穿住行嘛。至少,我实验室毕业的研究生们,走出去后,还没有出现为生存而发愁的。但他们的发展,还不能说都很一帆风顺。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扎实的学业和专业基础,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又如何谈得上好的前途和发展呢。做软件,没写过一句代码;做硬件系统,不懂电路知识,那你到底能走多远呢。除非,你是一个有特殊背景的人。一般情况下,天上馅饼砸不到你头上,我们还得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在校期间,也是最好支配个人时间、最有时间潜心钻研和拓展知识面、打好专业基础、获得一技之长的黄金时光。用自己的优势去打拼,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多做点事情,是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不要认为这是吃亏了。也不要认为,你身边那个不学无术,一事无成但也顺利毕业了,找到了好工作的个别同学就一定是识时务的明智者。一旦形成了凡事不吃亏,爱斤斤计较的常态化心理。不讲奉献,只求回报,到了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很难施展开拳脚的人。很多事情的好与坏,需要时间去检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导师也一样,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不能说,干不了活的“差劲”学生,就不招,无“利”可图的教学工作就少做或不做。

总之,要相信,吃亏是福。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