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的问题可休矣
周强  |  2014-07-26  |  科学网  |  456次阅读

最近在科学网看到一些关于“赛先生”的讨论,看着大家为此问题争论不休,我也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

1、谁是“赛先生”?

翻看一些博文的内容,发现争论大多针对“赛先生”的疆域问题上?

关于“赛先生”的疆域有多广的争论,集中在:自然科学毋庸置疑是“赛先生”的领土范围,社会‘科学’属于他的领土吗?曾经在网上收看一位人民大学教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就明确指出社会‘科学’不属于“赛先生”家的领土;当然针对这个问题可能争吵很多,大多是大而空的形而上言论,结论自然是公婆各执一词,下次见面公婆还会接着吵架。

从小时候的经验来看,大人吵架其实都是他们过瘾,最受伤害的还是孩子,因为孩子在一些无聊的争吵中会学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正如在“赛先生”问题的争吵中一样,如果争论完了以后,大家各执一词没有共识,那么这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无疑是没有意义的。

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对于“赛先生”的疆域问题,我认为在“赛先生”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定义好了。在维基百科上,科学词条明确指出:

科学包含自然社会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它涵盖三方面含义:

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

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

可以看到,对于“赛先生”的疆域,该词条中有明确的定义。当然,我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赛先生”的定义有与时俱进的认识,但是这不是推翻已有定义的理由,最多是为该定义做一个批注。

2、“赛先生”在中国

“赛先生”一词并非是舶来之物。它原本有一个中国本土的形象。大致从唐时代开始,科学一词作为“科举之学”的意思再中国传播开来(维基百科)。到清时代末期和民国初期,“天朝”被外来入侵者打得稀里哗啦,不少开明人士认识到,国之所以破,源于入侵者船坚炮利,进一步追溯到“天朝”技不如人。同时,那时的“政府”也不给力,导致本来就技不如人了,还被一个窝囊的“政府”往沟里带。所以,有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法,并在“天朝”倡导向两位先生学习。

需要看到的是,在最开始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时候,就存在对“赛先生”认识不清楚的问题。因为,根据“赛先生”的身份,“德先生”只是他家众多王子中的一个。从实质上来说,“德先生”隶属“赛先生”管辖,属于社会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等同于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一百五十年前的中国,是什么导致了那一连串的失败?是我们的技术水平真的没有别人好,还是封建制度阻碍了技术的发挥?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即成事实,不必多做讨论;而如何做到不重蹈覆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船坚炮利,固然得益于技术革新、得益于对自然的认识,是“赛先生”的疆域;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社会组织形式,再好的技术也不过是摆设。原则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拥有科技的力量;但是并不代表,大家就在做正确的选择。这好比,所有人都学了数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答对所有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争论“赛先生”的问题,虽然能够引起人们对“赛先生”的重视,但是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而一些认为社会学不是“赛先生”疆域的观点,更是有失妥当,这将使我们更加远离正确的道路。

在当今中国,如何以高效合理的社会资源组织方式,发展高新技术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未来。这也是近代中国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我们要本着客观公正、事实求实的态度,更为大胆的面对自己,面对自然。

3、在世界范围内,所见到的“赛先生”

(a)宗教信仰和“赛先生”

最近穆斯林世界正在进行“斋月”活动,宗教成为实验室谈论的一个话题。一天午饭的时候,一位法国朋友问我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海中闪过很多答案,共产主义、佛教、道教...。我的最终答案是:“在中国,大部分年轻人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技术的发展将带领大家走向幸福”。当我说完答案后,有同事马上说:“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科技认知我们的世界,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那是神的疆域”。当然我对这个看法不以为然。

回到“赛先生”的问题,其实我关于信仰的答案来自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比如小学数学老师会经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教育方式体现的是“赛先生”在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他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灌输在我们的教育中。在中国“赛先生”其实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讨论“赛先生”是不是进入了中国,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力量的信仰,也是“唯物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传播的结果;而如今中国的社会,“唯物(质)主义”为我们培养了大量冰冷的科技人才,营造更有人文关怀的科技氛围,或许是我们应该注重的。在庆祝我们神之又神的科技进步的同时,感恩自然或许会让我们的前行充满更多的力量。

(b)外国朋友们对“赛先生”的答案

在思考什么是“赛先生”的时候,身边刚好有一位来自印度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学生,我转头就问他们:“What is the science?”加拿大的学生率先给出他的答案,大致意思是,科学是对问题进行观察、假设、论证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印度学生对此表示赞同。可以看到对于“赛先生”的认识,莫出于维基词条对其的定义。

4、为什么关于“赛先生”的讨论可以休矣?

如开篇所言,目前对于“赛先生”的争论多是形而上的讨论,没有见实质性结论;如果真觉得有意义,我建议大家认真修改维基百科上关于“科学”的词条,以育后人。

其实,关于自然科学中的很多具体问题的认识,人们都有过形而上的争论。比如,在量子力学建立早期,不同的研究中心对其所揭示的物理规律的认识就有很多讨论。这里我想通过费曼(Feynm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Feynman)先生的一个小故事来点明我的本意。故事是说,当年费曼参与美国的原子能计划,从事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计算,一些同事对于量子力学的认识存在一些哲学形态的争论;费曼听了这些争论后,留下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Shut up and calculate!”(http://www.nature.com/news/history-shut-up-and-calculate-1.14458)。

目前,我们对于“赛先生”的讨论,如果没有更为科学的办法,我认为可以休矣,把这些时间都花在陪“赛先生”上去吧。

附:对“科学”的定义,请见以下网站

http://www.fotuva.org/feynman/what_is_science.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5%AD%A6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