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的苦恼
彭真明  |  2014-06-02  |  科学网  |  502次阅读

以前写过几篇有关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博文,感觉有很多的无奈。没有团队的实验室,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带着几个学生一起干。说白了,就是高校里所谓的科研个体户,长期小打小闹,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不过,以这种方式生存的教授,培养研究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是偏基础研究,几台电脑或小设备,每年带着几个学生发几篇SCI小论文,申请一些小基金,日子还算过得去。现实情况是,学校对每个老师有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和任务要求,且每年领导都还盯着“国”字号的科技奖励。基础研究类的论文,还得要求影响因子,一般的SCI是交不了差的。纵向的973、863、一些重大或重点项目等经费多的大课题,像我等这种未进入任何“人才”计划或带“长”字号的教授,还确实不够底气申报。因此,为了经费还必须寻找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现状就是,小基金(带博士)加一些横向课题(带硕士)维持实验室运转。然而,“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小课题也如"大"课题一样,工作量却并没有少多少。也就是说,再小的课题,该走的流程还得走完。520万的小课题和1100万课题的工作量并不是对等的,可能接近5倍。所以说,为什么小老板很忙,原因就在于此。

2010年以前,本人其实就是一个体户,不过每年的科研经费也差不多100万左右,日子过得蛮滋润的。后来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写一个基金申请书,却没有教师队伍,只好东拉西扯一些教师挂名,作为项目组成员。再后来,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逐年增加,学院开始限招研究生人数,能招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有课题,没人干活,也是懊恼的事情。一直以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科研团队,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2011年前后,4位其他学院的青年老师先后加入我实验室,形成了拥有5位老师的紧密型科研团队。团队有了,随即压力也来了。因为,各个方面的任务要求也加重了,然而科研经费、论文数、成果数却并未因人数而成倍增加,却在原地踏步。为此,困扰我、让我烦恼的问题接踵而来。

一、团队成员科研方向差异问题。说起来,团队的人都是做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出身的。但信号处理方向一旦脱离应用背景,就是“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东西。每年,我实验室会有一些针对油气勘探及地震信号处理方面的课题。团队的这些老师均毕业于非石油、地质院校,缺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专业背景。因此,就有正当理由远离这个方向的课题。事实是,实验室研究生们在经过1-2个月的入门后,都能跨过台阶,进入状态,都是博士毕业的老师们为什么就一直对自己没这个信心呢。另外,每周的项目进度汇报,老师们也都是来听了的。按理说,应该不再是很陌生的领域。目前,这个方向的课题基本上还是由我一个人带着学生在具体做事。

二、团队老师之间的相处和管理问题。团队负责人,不是行政领导,仅仅是同事关系。如果团队成员工作上存在什么问题,还不能像对学生那样的直接批评和说教。有些老师科研方法有问题、工程经验不足、全局把控能力不足,工作方式不对等,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老师负责课题过程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也经常组织学生周会,讨论和交流问题。但组会中有什么问题,整个课题进展如何,却不会给我及时汇报。一般地,是我急了后,只好找他们询问项目情况,毕竟最后项目交差的人是我,我要去汇报和结题,我不知道课题进展情况能行吗?日常工作中,一般情况是,我不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他们可能一年也不会找我。除非需要我为他们做什么事情、或签字什么的时候。就是平时,到底来没来学校上班,我也是不知道的。

三、给团队成员压担子的问题。记得本届毕业的12位硕士生,研二时我就已经分配给了每位老师,分配到每人具体指导3个学生。实际情况是,每当学生有问题、有事情的时候还是都来找我本人。因为,不是自己名下的学生,就没有用心、也没花时间去想想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因此,根本没法做到尽职尽责。

今年,我院重新制定目标任务书,副教授50万科研经费,SCI论文1篇,申请专利1件;讲师30万经费,0.5SCI论文和专利0.5件。我在想,以目前的状况,我们的老师们如何也可能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完不成,我该怎么处理?

有些老师,不仅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而且几年也都没写1篇论文了,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发论文本该是自身发展的事情,因为老师们晋升职称是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因此,连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可以不在乎,我还能把实验室的担子给压下去吗?能放心吗?

四、团队教师的工作职责问题。在这以前,其实我就已经起草了一个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包括考勤、教学、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管理义务等,但至今没有公布。因为,我知道可能大家都难以做到和完成。另外,有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家里小孩小,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很多等,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实验室每年有哪些课题,每个学生都在做些什么,每年年终我们团队的任务到底是否完成,是如何向学院领导交差的,是不是也该关心和过问一下呢。未来实验室发展是什么,个人有什么打算等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呢?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事不关己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本年度,实验室2位老师出国(一位已经在国外,另外1位马上也要出去1年)。结果就是,实验室又仅剩下了3个人。

五、团队教师的待遇分配问题。这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回避、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对科研、日常工作、实验室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理所当然,是要做到相对公平的,有付出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但如果老师对实验室的总体贡献还不如一个学生的话,这就说不过去了。我印象中数得出的贡献是,实验室曾有一个小课题,就是其中一个老师独立完成的,整个过程我很少操心,目前课题已结题验收。另外,我以前得亲自管理和操心的实验室及学生的日常事务,一位老师给全部承担了下来,这为我腾出了不少时间。而且也为其他几位老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

团队个别老师也曾说过我,说我不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我发现工作过程中,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和没法达到我的要求时,我自己真的很着急,不得不亲自上阵。

我希望,团队的老师看见该博文后,不要埋怨我。因为,我最近很苦恼,压力也很大,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私底下也曾对他们多次说过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感觉改变不多。我曾对他们每个人的自身发展也有过大致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也基本没听进去。本来学生的事就很多,还要操心团队成员发展的事情,是觉得够累的了。另外,作为负责人,我每年给本科生、研究生上的课,比你们中的任何人都还多,忙死了。

也许,所有这些可能归结为我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

最后,我还是希望,他们对我的管理办法或做法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好的建议,都抱着负责的态度提出来,可以彼此改进不足,以便不断完善。因为,我们的共同目的,还是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让团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目前,我团队再次合并了学院其他几个小团队,组成了拥有18位老师的“邦联制”大团队。不过合并前,有言在先,有机会紧密合作时,临时组队。平时,各尽其责,完成各人的科研、教学任务等。因此,这倒不会给我增添额外的更大压力。

感谢列位看官,评论中提供了诸多有关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有益建议。博文所述涉及到具体人员,恕我不能一一回复。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相关博文:

[1]太忙的导师注定只能是个小老板

[2]老马对小马说

[3]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重要性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