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好”的考研生,更需要自信
彭真明  |  2014-03-20  |  科学网  |  429次阅读

今年我实验室的招生计划名额已满,本校第一志愿报考4名上线(其中1名单科被卡,有点遗憾),外校(二本学校)第一志愿报考4名上线。其实,这些初试上线的,不管是本校还是外校生,只要复试环节不出大问题,我打算全部招进来。但在公布初试成绩和学院划线后,有1位外校生(初试成绩偏低)一直未与报考导师电话或邮件联系。为了解实验室各位老师的初试上线情况(若招的学生不够,还可接纳校内或院内的调剂生),经过询问该生报考的正在国外访问的实验室另一位老师,她说该生也一直没和她联系。我想,虽然初试总分上了,那是不是单科被卡了,因而没有联系报考老师。后来,我还是联系到研究生科的负责老师咨询,才知他已经在调剂网上联系了其他调剂导师,调剂走了。得到这个消息,我也就心里踏实了。

开始我担心的是,如果不去了解和关心一下这事,怕这个学生又失掉一次读研的机会。前几年,一个外校生第一志愿报考,初试成绩不高,但过了初试线。当时,给我发来邮件咨询,因我的回复不是很肯定的语气,结果这个学生就消失了。当时真后悔不该不给他一个肯定的答复,现在还不知道他后来到底是调剂读研了,还是没有读成。

一些“好”大学里,有少数老师有歧视出身“不好”考生的不良现象,但绝不代表所有老师。如果自己多与报考导师沟通,多从自身优势与导师交流,在不存在竞争和名额限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导师会接纳你的。

相关博文:研究生复试——导师们该手下留情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