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三年级奖学金评定的几点看法
彭真明  |  2012-10-08  |  科学网  |  516次阅读

每年9-10月份都是一年一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的时期,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奖学金对于学生来说,不论经济上还是个人荣誉都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基本格局为:第一学年,按入学成绩综合评定;第二学年按第一学年修学分的成绩来综合评定;第三学年按取得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进行测评。奖学金等级为:一等8000/年,二等6000/年,三等4000/年。这么几年来,每次评定奖学金时,感觉到研究生第三学年的奖学金评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管理人员思考。

第一、评奖时段不合适:对于研三学生来说,每年9月底-10月初统计成果和评定奖学金,时间段是不合适的。这个时段,研二刚结束,研三刚开始,有些学生还刚进入状态,或者说刚取得一些科研进展,就开始统计成果,为时过早。目前三年制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大体上是,第一学年上课修学分,第二学年进入实验室搞科研,第三学年先找工作再写论文。研究生二年级是主要科研训练阶段,成果应该是研三的下学期和毕业前夕。刚进入研三的初期阶段,真正的成果,特别是高水平论文有的还刚开始投稿,有的投稿论文还处在审稿期,根本就没法定论和评判研究生科研工科的优劣。关于这点,也是研三年级奖学金评定的最突出问题

第二、研究方向差异问题:关于这点,在我们学院尤为突出。我们学院主体专业是光学工程,另外还涉及其他7个专业,具体研究方向更是五花八门。有偏实验的,硬件与系统设计的,算法研究及软件设计等,涉及材料器件到整机系统的每个环节。一个学院如此宽泛的专业面,如果一刀切,势必造成奖学金评定上的不公平。比如,偏材料方面的论文,借助实验仪器,取得一些数据就可以尽早投稿,发表论文,甚至影响因子还很高的论文;而研究偏算法或工程应用方向的,可能需要大量时间的摸索和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后,才可撰写论文投稿,而且最后被录用的还不一定是高级别、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势必造成后者在奖学金评定上吃亏,甚至不能入围。

第三、奖学金评定细则应有延续性:奖学金评定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不能每年都在变,都在修改。即使需要修订和出台新的奖励政策,也要有一定的过渡期,不能搞突然袭击,随时、随意地去更改。

另外我还想提及,每年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评优,如果一味强调是否发表SCI论文,也是存在偏颇的。那样,真正做了扎实工作,取得了好的应用价值的论文会被埋没,那些偏应用的学科就基本没戏了。每年我实验室都有初选推荐评优的,但最终没一人能上,原因就是无SCI论文或有SCI论文却影响因子低。我认为,对于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优劣,过于强调SCI论文,有些失衡;如果是博士论文推优,看重SCI论文还情有可言。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每年评优的学生就那么1-2个导师门下的学生了(因为其方向容易发表论文),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我想告诫在读研究生的是,奖学金虽然是国家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激励机制,是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成绩的肯定,既是一种物质奖励,也是一种精神鼓励和肯定。尽管存在不公平,还是不要太在意眼前的一点吃亏。不公平的事情,何时何地都存在,做好自己吧,最大的损失无非就是几千元的代价(还不足工作以后一个月的工资呢)。如果你在研三年期间学到了想要学的,真正学有所成,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