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老师同学关于博士延期的看法,说得都很好,都是肺腑之言。
在假设导师是一个负责任的学者的前提的(没有这个假设,我这篇文章和相关的博文都等于是废话),我觉得对于拿学位应该有一个严肃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不忍动手”“面子上搁不下”“人情世故”,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与人为善,反而会在很大层面上损害一个研究小组的学术风气,让很多学生失去攻读学位的严肃态度。
能否完成博士学位,我觉得主要的判断力是导师(或者相关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但与此同时必须有能够量化的指标,否则很容易变成一言堂!虚话不提了,我更多讲讲我自己的处理方法。我们有一个学术积分的制度,一篇期刊论文或者会议论文有一个基本分值,现在是期刊论文直接用期刊的影响因子(发表当年的影响因子,这个并不准确,但是没有就更不科学,也太多人为因素),国内论文非SCI的有一些我们认可的期刊按照0.5计算,领域相关的顶级会议按照2计算(例如SIGKDD, VLDB, ICDM, WWW),主流会议按照1计算(例如PKDD)。相对而言,我们更加鼓励期刊论文。对于期刊论文,t时刻的积分是基本分加上发表之后到t时刻[SCI他引次数*0.1]。一篇论文如果有n个作者,某学生排名k位,则其权重为(1/k)/(1+1/2+1/3+…+1/n)。例如有三个作者,第二作者的权重就是3/11。如果按照字母序排名,则每个人权重为1/n。我现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立作者的论文(如果水平足够的话),这样权重高,也能体现独立科研能力。这种加权方式鼓励了大家的合作(合作者也可受益),同时避免了无谓的挂名。另外,指导老师如果不亲自指导学生并且在合作中起到重要贡献,即便有很多博士硕士,也会陷入没有论文的窘境!把自己发表的所有论文的积分乘以自己的权重再求和,就得到了相应的学术积分。
目前,我们毕业有以下三种途径(仅适用于理论组,不适用于应用组):
[A]. 达到我们要求的学术积分(这个一般很困难,很多人可能都会延期);
[B]. 用一页PDF表述自己博士阶段的工作和成果(英文),由我发给一流水平的国际同行,询问他们该生是否达到了他们认可的毕业标准,发三个人,如果有两个人认可,就视为通过。
[C]. 获得了海外博士后职位或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学或研究所的正式职位。
(使用BC通道须达到要求学术积分的1/2以上)
学术积分:
硕士就参与研究的学生,获取博士学位:10
博士才开始学术研究,获取博士学位:6
硕士就开始学术研究,获取硕士学位:3
大四进入实验室,获取学士学位:0
大三进入实验室,获取学士学位:>0
大二进入实验室,获取学士学位:3
大一进入实验室,获取学士学位:6
*本科生凡是觉得无法从我这里获取学士学位的,可以更换导师。
最后说一句,有的时候,由于导师选题方向(或者导师+学生一起选题方向)的错误,或者问题难度的制约,学生可能非常努力而且表现非常出色,但是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学术成果,也没有足够的(满足质和量的综合要求)学术论文发表。尽管其水平可能远远超过了其他博士生,也不应当按时毕业。因为,无论什么原因,既然失败了,就要承担结果。很多杰出的人才英年早逝,我们也无法从天堂将其唤回,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些须坎坷,不足为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