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读研与科研
彭真明  |  2021-12-27  |  科学网  |  991次阅读

昨天,有史以来全国最大规模的研考已经落下帷幕。这个题目尽管是四年前“成电下午茶”和导师讲坛上的一个老话题,现在看来,“考研,读研和科研”的主题和内容还不算过时。考研是为了读研,读研是打算未来从事科研,“研”为底色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链,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否则,前功尽弃。

讲座时长约1小时,省掉引伸和故事的细节部分。以下仅给出讲座大意和提纲。

一、为什么而读研?

这个理由看似复杂,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

弥补高考遗憾:本科选了不喜欢的专业,通过考研换专业;“嫌弃”自己的本科学校,研究生阶段想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逃避就业:本科学历竞争力低,就业前景不看好,暂缓就业。

补救本科虚度:本科阶段不懂事,虚度了光阴,想通过读研实现人生的“逆袭”。

镀金:追求一纸文凭,给自己的学历镀金。

砺剑:通过读研,提升个人能力和未来竞争优势;抱着这种心态的考生属于大多数,但最终能否修得宝剑锋,还得看研究生阶段如何砺炼。

二、研究生阶段怎么过?

总的原则是,先做人,后做事!

做人:处理好两层关系

师生关系:你有一个导师,导师不只有你一个学生;导师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你的boss !

同学关系:友善、谦虚、傲骨与傲气,团结、合作,做师弟、师妹的榜样。

 

做事:做好两个平衡

科研与生活:旅游、体育锻炼、文体、社团、人文等,爱情可遇,但不可强求。做好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相互促进。

理论与实践:教材的东西,是基础,必须掌握,不要还像本科生一样很在意考试;科研训练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三、科研怎么做?

端正科研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要有科研责任感。

 

注重系统训练:文献调研,选题开题,课题实施(设计、实现、试验、测试),交流汇报,撰写科研报告,发表论文等。

兴趣驱动动力: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兴趣与成就的马太效应。

 

科学时间管理耐得住寂寞,时间的保证。不难计算,一年52周;除去双休日104天,法定节假日11天,104+11=115天;工作时间只剩下365-115=250天/年。进一步,减除寒/暑假≈50天,即250-50=200天/年≈6.7月/年。假如研一全天候上课修学分,研三找工作写毕业论文,那么读研三年,真正的科研时间不到7个月

 

注重交流合作:与导师的交流,与领域专家的交流,与组员的交流,借助团队的力量,网络资源的利用。 

四、成长箴言

借用早些年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教授的一段讲话,“要做‘杰青’,不要做‘愤青’!”(适当修改)。

“杰青”认为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

“愤青”认为天下不公,辛苦不如有贵人。 

“杰青”多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埋头潜心做学问;

“愤青”多胸怀世界,爱好广泛,希望铁肩担道义。

“杰青”在学先进,时刻学习别人的长处,见善则喜;

“愤青”在仇高手,经常揣测他人的勾当,逐腥而怒。

 

最后,希望未来成为想要的自己!

毕业多年了,对研究生生活有回忆,对学校、实验室有感情,导师在学弟、学妹面前经常提到你…

今天你以学校为荣 ,明日学校以你为傲!

 

成电下午茶:彭真明教授与学子畅谈考研·读研·科研

end.jpg

my2dcode.png

闻道研学(wedowesee):讲身边故事,谈育人话题,写有温度的文字!敬请关注


推荐阅读:

[1] 考研后夜,话考研

[2] 读研的时间尺度

[3] 科研好苗子

[4] 致已逝去的读研时光

[5] 研究生,你混毕业了又能咋的!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