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当教授,在中国是一条危险的路!
周涛  |  2012-03-21  |  科学网  |  526次阅读

很小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吃到开心果,觉得要是每天都能吃开心果,大抵就是开心的极限了。这个梦想算是实现了,很开心吗?

大二的时候投自己第一篇论文,大三的时候发表出来,做一个很烂的问题,发表在一个很烂的杂志上,那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有外文文献,却觉得天下英雄不过尔尔。那时候写文章、改文章、投文章都觉得很神圣,等待审稿意见时惶惶然不可终日,知道好结果可以高兴一两周。而现在,一篇影响因子10+的文章接收了,主要的快感就是不用再改了——没有前戏,也没有高潮,连装腔作势叫两声都没有力气了。也幸好早早就当了教授,如果在援交界混,早就被开除了。

手头有好几个很有趣的问题,数学结构很精致,问题本身也很干净,似乎还可以有些应用(应用是扯蛋)——但是却没有更多的时间的静下心来考虑这些问题,甚至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学术专著或者教材。为什么了,因为在这个教授职称里面夹杂了太多的非学术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摇身变作一道道截止日期向一把把飞刀插在你的生活上。

重点项目要申请吧?973要申请吧?中欧大的合作要参加吧?——就算你不想申请,还有同行好友会撺掇你申请,还有一个十几位老师上百人的团队需要你为之负责。

中组部有千人,四川省有对口的百人计划,教育部有长江,基金委还有杰青~~科协有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奖也出青年项目了,教育部要评高校优秀成果奖,国家要评科技进步奖,各省市还要评奖~~教育部基金委又创新团队,省市还有重点实验室,共建实验室,xxx基地,xxx中心……

学校总会千方百计撺掇参加各种评选,都是好意!评选连绵不绝,以至于自己哪些中了哪些没中记错了还都搞过笑话。有些推掉了一年两年,将来迟早还是要参加(比如何何青年奖,推掉了一次,还会有)。拿到了之后第一感觉也就是少了一件事情,但实际上事情也少不了,比如说xx计划yy奖,拿到了之后要填写很多材料,然后会有一些xxx高层次人才xx办公室组织的一些活动被逮住了都得参加,当然还要评审以后的计划申请等等,以此类推,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从项目申请到项目评审,从人才计划到科技奖励,从学术委员会到学科建设会……每一个活动似乎都不是很耗时间,但是这些活动全部加在一起,那种被脑残的感觉就产生了。所以不用手机,所以经常躲到图书馆里面……

当教授两年了,“屁视野”是扩大不少,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放到乡镇以为是中央的,放到村里面以为是未来的。但是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敏感性,具体到编写程序,解析推导这些具体的工作能力,都不如以前了。两年就脑残成这样,倘若五年十年,不仅做不出国际一流的工作,恐怕看到国际一流的学者,就觉得是中央的~~未来的~~

袁荃姐工作非常好,当教授是名至所归;刘嘉忆算是小弟弟了,工作还刚刚起步,那个猜想的价值被高估了,但是嘉忆将来的成就很有可能非常高!总之是一条危险的道路,稍微不小心就会赔上十年二十年时间进去——当你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在长江院士的道路上攀爬的时候,才发现到达顶点的时候,你已经被国际学术界抛在脑后了!!

二十多岁做教授,能够静心受拙,于业界学界皆有贡献,却低调谦逊者,唯张子柯也!请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5&do=blog&id=549954#quickcommentform_549954

及相关链接~~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