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佛大学校长凯瑟琳·德鲁·吉尔平·福斯特(Catharine Drew Gilpin Faust,1947-)在美国西点军校关于人文教育不可替代的演讲在网上热传,其内容正好与我前不久听到的一场由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孙连成做的讲座相呼应。再联系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新趋势,我深感相关观念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福斯特在演讲中对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培养真知灼见;其二,训练表达能力。她将真知灼见定义为“一种了解自我和多棱镜看待世界的能力”。这种看法有利于打破我们当下流行的求真套路。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然科学看作求真的主要途径,渴望追寻那些能反复验证的外在规律,而忽略了人文学科所强调的从主体自身以及主体的互动中去寻求内心之真。福斯特对表达能力(包括即席演讲、劝导说服和写作能力)的强调凸显出中西教育的重大差异。在她看来,彻底改变当今世界的变革大都来自于那些巧妙利用语言来行动的领袖们。福斯特对表达能力的高度重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更看重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却忽略对知识及主观意愿的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的典型课堂景象是:老师急切地讲授他们认为重要的学科知识,而学生则大多在沉默中记录或心不在焉,甚至修炼成睁眼睡觉的“坐佛”。
美国教育界对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市场需求高度接轨。孙连成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进行有关美国教育的讲座时提到,美国为了制定21世纪的人才培养框架,向诸多重要企业调查他们需要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最后总结出如下20条(无序排列):
自信度、外向性格、机敏、诚实正直、强烈的职业道德、行为举止、注意细节、平均学分绩点(成绩)、分析能力、灵活性与适应性、电脑技能、领导力、组织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技能、口头与书面的交流能力、创造性、创业技能、积极性与主动性、幽默感。
孙连成在讲座中让在场的家长和老师根据重要性依次选出前6项。虽然当场有10余位听众说了自己的答案,但无一人的选择与调查结果相符。他提供的美国公司调查结果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1.口头与书面的交流能力
5.
9.
13.
17.
在上面的结果中,也许最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口头与书面的交流能力”这一项居然位居榜首。孙连成提供的这项结果和福斯特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只不过她将其进一步应用在政治领域。由此可见,培养国家和市场都需要的人才是美国的根本教育指导方针。
回想我们的高校专业和课程改革,也在与市场接轨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很多紧跟市场的热门专业方向和课程迅速在各大高校铺开,结果导致就业口径狭窄、相关人才需求过剩。这里面的教训也许在于,我们更多是尝试在专业知识传授上和市场接轨,也忽略了更为根本的相关素质培养。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本也想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开设IT英语方向,最终因跨方向师资缺乏以及生源为文科生而未能实施。我们也许可转换一下服务思路,不是停留在具体的专业知识上,而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诸如科幻小说类的人文素质类课程,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尤其是电子科技对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巨大影响和潜在风险,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其审美能力、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开设科幻小说翻译工作坊,让学生在快乐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同时轻松学会诸多科技类术语和理论。
外国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因国情不同而不能简单照搬。从人才培养的宏观框架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国情,调查国家、市场在全球化语境下同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再结合地方特色,针对各项素质设计相应培养和评价体系。从个人角度来讲,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请不要再在课堂上唱自己的独角戏,因为这种方式难逃被网络课程取代的命运;如果你是一位学生,请不要再在课堂里做一个沉默的身影,而是抓住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做课堂口头报告的宝贵机会。否则,你正在浪费你花高昂代价换来的校园生活最宝贵的资源,而那些错失进入你所在校园机会的人有可能正在通过学习优秀网络课程而超越你。在大规模在线课程日渐流行的今天,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学习中外名师的各类课程。相应地,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功能必须从传播知识的场所变为脑力激荡的场所;师生主要关心的不应该是能否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而是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彼此激发,为走向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更好地服务社会而携手共进。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在一次聚会中听到的一位四川大学硕士毕业上班不久的靓丽女孩的择偶标准。她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居然是做ppt、presentation的能力强。如此想来,表达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急切需求啦:)
(2015年3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上图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