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教,多体验——与家长分享
通信789辅导员博客  |  2014-05-13  |   |  449次阅读

工作中与太多的优秀学生为伴,经常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与感动。仅仅在“五四”过后发生的就有青春风采表演、组织团队霸气凝聚;“品胜”杯全国移动互联网大赛开幕;10级毕业班辅导员微视频拍摄制作;11级辅导员和学生共同改编拍摄的MV《少年去哪儿》在新浪视频、腾讯视频、优酷网热播;12级专业选择结果理想;13级班歌MV比赛精彩不断等。每天都在吸收着教育事业饱满的正能量,每年也都会分享到入学时新生的好奇萌懵和毕业生离校时的豪壮愁情,享受着学生成长成才的蜕变。然而,喜悦之余总会触动内心深处,和优秀阳光对应的那部分缺少理想及自律学生的挂念和忧虑。同样是自己的学生,优秀的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瞬间过去,而需要操心的孩子会让自己焦虑随时伴随。

少说教,多体验——与家长分享

与大多数家长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较,对教育的认识在不断进步。由于工作关系,目前接触到的学生较多,遇到的情况也多。总的来说,考到我校的孩子学习能力都很强,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和学习,大多数学生具有满意的发展结果。但总有少部分学生发展距离我们期望值有差距。结合自己的孩子教育情况,常常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面对独生子女的政策国情、拥挤的交通环境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今的父母尽可能地屏蔽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危险和磨练。往往倾其所有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希望孩子免受困难和挫折,一心一意学好知识,按照我们设计的道路在“真空”的环境下成长。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接触的世界和父母所描述的会有差距,结果是我们的孩子往往会质疑、会对抗、会叛逆,于是我们会强行用我们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例“说教”他们。这些大“道理”从小就阻隔着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尝试和社会体验,更有甚者对于强势的父母,这些道理就是他们的生活规范。这样有些父母就会抱怨“我们辛辛苦苦为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却不懂我们的良苦用心”、“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出国深造的条件保障,对别人的孩子来讲是梦寐以求的发展道路,但我们孩子怎么就没有这个追求呢”、“孩子不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缺少责任和担当”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反省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弥补孩子的教育缺失,那就是社会实践体验,做到“少说教,多体验”。下面列举三个真实案例。

1、学生A从小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考上大学,家里怕影响其学习,屏蔽掉几乎所有的娱乐和交往。考上大学后厌学严重,沉溺游戏且拒绝与父母交流,到了退学边缘。后来父亲意识到之前的教育方法问题,决定带着孩子在假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共同面对一些困难和危险,让孩子真实感受父母的爱和家庭的艰难。效果非常好,目前该生已顺利毕业。

2、学生B从小衣食无忧,由于学业成绩好备受父母宠爱,花钱大手大脚。抱着好玩的心态参加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去贫困山区支教。通过支教,体会到了山区孩子的艰难,既树立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梦想 ,又改掉了消费的不良习惯。

少说教,多体验——与家长分享

3、学生C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在大学之前一直是家长和老师表扬的对象,也是亲戚朋友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学霸”。然而进入大学面临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一学年后成绩排名比较靠后。之前由于学业成绩优秀而建立起来的光环消失了,倍感挫折与沮丧,心理出现问题。后来经过心理调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与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也有性格内向的同学,经不起挫折逃避现实而中途退学的。

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听惯了我们的说教。不是不明事理,而是缺少生活体验。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能不能让他们利用假期打打工,体验一下生活的艰难呢?让孩子在现实社会中体会一下地位尊严和人情冷暖呢?家长降低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孩子诉说一下自己的委屈呢?陪伴孩子去旅游去观察比说教是不是更有效呢?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