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生日快乐。
每年这个时候会和自己来一次谈话,审视过去的一年,看看是不是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5年下来,答案让人惊讶,一年的时间我多半会忘记一些曾经想通的道理,于是这样的审视就显得更有必要了。这种感觉可以用宋丹丹说过的一段话来类比,原本我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虽然丹丹姐描述的是感情,但发现身边很多唏嘘不已的故事归根结底都是这么个理。
4月末,趁着闺蜜从北京出差到成都,凑齐了大学同寝室的4个同学,这是我们毕业3周年的聚会,等到其中的两位7月研究生毕业,301寝室的姑娘们就真的是天南海北了。时隔三年,我们的聊天话题从以前的作业、实验、考试变为了工作、薪资、感情,仔细想想,其实这些也不过是我们在特定时间内所关注的特定话题罢了,找工作就像考了几场试,薪资就像考试的分数,而八卦始终是恒久不变的主题,所谓的“被生活所迫”“人变现实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因为我们依然可以夜聊到很晚,可以把当年年级里的白马女神们细数一遍,还会为了多聊一会儿天改签飞机。有的东西始终不会变,但需要珍惜与维系。
这次聚会中大家的经历,和我这5年来的生日心得有颇多的相似,活生生地看到了几年来我们的成长。毕业之后,生活中突然少了曾经一起疯狂的彼此,身边人们规律而平静的生活和那颗热血澎湃不堪平庸的心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是毕业后的第一次阵痛。我记得那时户外运动协会的老大在QQ里写着相亲的烦恼,学生会的老李同学感叹着那些年一起打过的成电杯,转身一看,天涯海角的我们似乎都被这些莫名的迷失困扰着。再后来,有人工作辞职后重新考上了研,有人踏上了博士的征程,有人北漂之后又回到家乡,有人升了职加了薪也迎娶了白富美,一切躁动不安的心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以前总是担心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其实26岁的我们只是更明白了自己的所想所要。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以前想出国,但因为当初准备得有些仓促,最后回家乡读了浙大。前不久他在人人上宣布申请上了MIT的博士,我给他回了很多个感叹号,他腼腆地说:我只知道,当初自己想出国,没想到现在能够申请上MIT。很多时候,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永远记住大方向,梦想会在不经意间实现。就像19岁的我想当一名老师,后来高考提前批无缘师大,进入了一个和教师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学习,但今天的我还是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永远不要妥协给了生活,22岁时写给自己的话。
曾经我们也面临着在众多选择中的艰难前进,保研还是出国?考研还是工作?高薪还是稳定?分手还是异地?后来发现,放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了但还没有放下。我们能抓住的东西其实很少,不得已要放弃的时候,就一定努力要让这样的放弃更有价值,让真正选择的东西绽放它应有的光彩,当然也要学会承担选择后不幸的失败。
作为26岁给自己的寄语,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生活线条变复杂了,DEADLINE变多了,人反而缺乏自己规划和主动实现了。常常会想,等我忙完了某件大事,就要去锻炼,要去看哪部电影,要去读某本书,结果等真正忙完这件事的时候发现,只有力气睡觉。仔细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早上喝喝蜂蜜,晚上喝喝酸奶,每天有自己的时间看看美剧,学学吉他,读读书,每天都能锻炼,偶尔敷敷面膜,其实这些都不难实现,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变成任务完成后的奖励?享受生活,应该从每天做起。
26岁,要学会善待自己,保持那颗大笑的心。做那个叱咤风云的自己,也做那个青春无敌的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做真正想做的自己。其实长大并不可怕,始终向着自己真正的梦想,可以做大梦,但要从每天的点滴做起,永远不要妥协给生活,放弃了就要有为它放弃的价值。
本来一篇随心小短文,因为要作为博文发表出来,被自己写成了长篇大论,于是也比往年更深入的挖掘了自己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回忆了触动内心的点点滴滴,作为26岁的生日礼物送给自己,也送给同样面临毕业季的2010级小朋友们,为你们作思想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伴着这篇毕业心得,我们且行且珍惜,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