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辅导员,直接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从上小学开始,我就希望给我上课的所有老师讲课都是气氛活跃、生动有趣、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同时还能深刻记住要点的。但是说实话能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老师不多。之前还一直抱怨怎么老师都讲得这么枯燥没意思啊?后来自己有机会给学生上课之后才知道上课不容易,上好课更不容易,要达到我之前希望的那个要求就更加不容易了。
我第一次上课是新生适应课,给大一学生讲读研深造。在备课的过程中才知道不容易。
首先是课件、讲稿的准备。一堂课是90分钟,按正常语速一分钟300字,一堂课的讲稿就要有27000字左右,比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少不了多少字了。除去一些视频、互动环节,一般稿子也需要20000字左右。而且要讲得有逻辑性,和课程要求吻合。写完稿子还要做PPT。准备好讲稿、课件之后,还需要很多次的演练才能保证自己对稿子熟练掌握,才能脱稿上课。每一次演练都要花费1个半小时。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
自己能脱稿讲1个半小时之后,只是说你能上完这堂课了。但是怎么样上课有吸引力?让学生觉得不枯燥?这个才是更困难的。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花心思准备了很多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的内容。比如我当时讲《读研深造》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应该想要了解:读研具体做什么,这些在行业里面对应哪些职位内容。所以备课的时候特意从这个方面准备,做了一些介绍。但是后面在讲的过程中,发现感兴趣的同学也不算太多。每个人对课程的需求和期望值不一样,想要有很好的课堂反馈,必须要求讲课的老师有很强的讲故事的能力。这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很有挑战。你要想要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必须要有丰富的积累。有时候讲课的过程中,偶尔想到什么想要展开,却发现自己也讲不清楚,只能一句话带过。过分专注讲稿的内容,但是万一稿子准备的不吸引学生,最后的结果就很不好了。
一般觉得学生对故事很多的课更感兴趣,这样对专业课老师的要求就更大了。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的经验还很浅。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都很想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大家能在听的过程中能找到契合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能让大家有收获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