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东四院38栋一夜成名!相关新闻(成都外墙掉渣居民楼挂条幅:区长您敢住吗?)已经铺天盖地了。这里,我想引用几张央广网的照片,来给本文增增色;再顺便讲讲新闻背后的故事,包括住在豆渣楼里的种种好处。
图片里的这栋楼是电子科技大学东四院38栋,也被开发商称为“圣地名苑”,是成华区政府房管局(“成华区住房解困办”)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定向卖给电子科技大学,主要用于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整栋楼的建筑面积为16801.1平方米,共18层,194户,于2009年1月交房。修建这栋楼的初衷是做一项解困惠民工程,最后却成了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交房后不到1年,就陆续出现外墙掉砖,外墙渗水,水箱破裂,内墙踢脚线脱落,地砖起拱、开裂等各种问题。据不少业内人士评估,电机、水箱等不少设施都是二手旧货。目前,整栋楼的外墙起鼓、掉砖、渗水仍在继续,消防监控系统、地下室排污水泵等损坏,电梯故障频发,基本上是每天必坏。由于质量问题不断,整栋楼已动用维修资金8项,合计支出19.6206万元。正是由于维修基金告急,楼里一些专业与热心的老师发现,我们住房的性质已被成华区政府房管局私自篡改为集资建房,虽然老师们在购房时签订的《圣地名苑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上写的是“经济适用房”,虽然成都市房屋产权监理处颁发给我们的《产权证》上也是“经济适用房”。成华区政府房管局为什么要悄悄地改变住房性质呢?按照《成都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规定,首次专项维修资金应由个人缴存2.5%,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缴存3.5%。因此,这么一改,成华区政府房管局“解困办”应缴金额约为70万元的维修资金就不知省到哪儿去了。就这栋楼的质量、安全及维修基金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正常途径向学校、向成华区政府房管局进行了反映,学校后勤管理处领导、我们的楼长及住户代表多次到成华区房管局反映问题,协商解决方案,但收效甚微。希望这次能在网友的众目睽睽之下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结一下住在豆渣楼的好处。首先,极大地提升住户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忍耐力、抗压力,甚至在面对黑社会般威胁时要经得住考验并发扬出共产党员般大无畏革命英雄气慨的能力。其次,极大地提升了本楼小朋友们的信心,因为小朋友们个个都成了武林高手,轻轻一碰,地砖就裂了,踢脚线就落了,手指一戳,墙上就是一个洞。第三,小偷不敢来了。记得刚住进来时,三天两头有小偷入室盗窃;现在小偷一看外墙,我的妈呀,算了。最后,我们的楼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明星楼盘,虽然出租、出售都困难了、吃亏了,但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哪怕成都本地媒体集体失声或被噤声,一夜成名也还是可能的,一手遮天还是有难度的,因为还有外地呀,还有中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