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利or弊?
彭真明  |  2018-01-06  |  科学网  |  506次阅读

粗看题目,答案似乎是很明朗的。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毋容置疑,学科竞赛的作用旨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等。因此,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科竞赛活动,而且针不同类型学科竞赛,有专门的负责老师,进行赛前培训等。

前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也发布了“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该榜单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完成,是我国第一个专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很多在学科赛事方面表现不俗的高校,也都相继做了大肆宣传和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名目繁多,眼花缭乱。以下是初步统计的一些全国性大型赛事,具体包括:

1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4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5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

6)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7)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战杯

8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9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

10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

11)微软创新杯编程大赛;

12)“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3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

14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15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16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17)中国大学生汽车创意设计大赛;

18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设计大赛;

19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20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21)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22)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23全国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

24全国电子商务大赛;

25)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技能大赛;

26)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以上列出的,还不包括省级选拔及企业赞助的各类赛事。

那么,学科竞赛带给大学生的到底是利还是弊?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一定是正相关?

就学科竞赛而言,大部分是在既定规则下的博弈。有些赛题,本身还是很经典的问题。参与过程可以说是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种训练过程;而赛事活动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一种创新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到底有多紧密?

学科竞赛一定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指定的赛事,竞技过程中,一定有它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实际上,很多学生刚进大学(大一)就开始忙于参加各类赛事,那么其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为了达到竞赛指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搜罗器件、组件、源码等,靠东拼西凑完成某个功能。一旦遇到问题,则无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

准备一个赛事,少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在赛事中获胜,学生必须翘课,甚至组织部门特批可以不上课。有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年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几乎很少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奖杯、奖状拿到手软。


据观察,那些本科阶段长期参加竞赛,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后,底子是很薄弱的,专业知识是碎片化和残缺的。

为什么高校和大学生,都热衷组织和参加科学竞赛?一旦学生取得好的名次,不论对学校、对个人,各种荣誉将纷沓而至。学生有竞赛经历,综合成绩排名有加分,有利于推免保研,对就业找工作、出国深造等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所以,四年大学阶段有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把学科竞赛作为大学阶段的全部,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本文刊载《中国科学报》,2018-01-26 2

参考文献:

[1]宋光海,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文教资料,2012,9132-133

[2]杨志东,陈小桥,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2):14-1623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http://www.chinadaily.com.cn/edu/2017-12/15/content_35308575.htm



扫一扫,可关注“老马迷图”微信公众号!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