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周强  |  2014-08-15  |  科学网  |  521次阅读

题记:今天是2014年8月15日,69年前的这个日子,在中国大地上侵略8年之久的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投降了。我们反复的记忆这个日子,并不是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仇恨之中,而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曾经为国家和民族危难挺身而出的祖辈们。而最近,国内上映的一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也正好和历史有关,看到了第十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谈谈感想。

首先,我想借此电视剧进一步回答:“有关社会的内容是否可以称作社会科学?”。经常逛科学网的朋友都知道,最近所谓的“赛先生”在科学网上被谈论的很多。在之前的博文中,我写到<“赛先生”的问题可休矣 >,不过看起来大家还没有要停的意思。在那篇博文中,我的主要观点总结一句话:“SCIENCE不是叫出来的,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同时我也提到社会的相关内容应该称作科学。观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前十集后,我对这个观点更加坚信了。

从该剧的题目中可以看到“历史转折”,而整部剧中都在从各方面指出为什么历史需要转折。其实,原因不复杂,因为我们曾经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这也才有了“拨乱返(反)正”这四个字的由来。避开神秘而复杂的政治不谈,而在1976年之前(剧中叙述的时间起点)社会乱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违背了其客观规律,正如剧中强调的,不重视教育、不重视人才、不重视科学技术...等等。总结一句话,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试图通过个人的意志扭转社会发展的做法,最终都会收到来自未来的回声(写到这里,倒让我想起了物理中著名的‘光学回波’效应,有时候因果逻辑在认识自然和社会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着电视剧的叙事经过,不得不让人从心里敬佩这位四川老乡,他用科学的办法扶大厦之将倾更是令人折服。如果还有人要和我讨论有关社会的内容是否属于科学的范畴,那么我只好给他推荐这部电视剧了。事实上,正是邓小平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根据社会规律科学的发展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他长期思考和总结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也从三方面回答了今天人们还在争论的“赛先生”问题。第一,这个论断明确指出“科学”的重要性,只有依据自然规律发展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众多的社会价值创造方法(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排名第一;第二,这个论断并非出自一个自然科学家之口,而其精确的概括了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用句大白话来说,社会是一个包罗万象舞台,自然科学所辖的“科学技术”是这个舞台中的一名重要演员而已,并非是这出戏的导演,过分强调其作用可能超出了演员的工作范围;再三,这一精辟论断更是证明了有关社会的内容属于科学的范畴,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而这一论断正是一位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救世良方。同时,在这部剧中也反应了,那些(四人帮)不遵从社会规律,自以为是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们的愚昧和可笑。

其次,想借此剧再一次谈谈有关教育的问题,在之前<清华教师转岗与DOTA世界杯>一文中有所讨论,但是观看了此剧后有一些新的认识。在中国的历史上,自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开始,教育问题一直是华夏大地这片土地上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也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关注的问题相同,但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却千差万别,而其主要原因却可能与决策者本身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这真是一句绕口的话,不过细读两遍倒还真觉得有点意思)。

在此剧中,邓小平先生回到工作岗位后,主动请缨分管科学教育工作,这再一次表明这位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准确把握。从剧中,读书改变命运这一观点多次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到教育在中国的分量。“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历经沧桑的口号,放眼如今的中国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从剧中反应的情况来看,距离这些口号的提出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借古思今,来看看如今我们的教育,主要和剧中反映的情况做一个对比:

(1) 人们是否有书可读?

今天的孩子只要自己想读书,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过多阻力;38年前的人们,真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2) 人们是否愿意读书?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由于没有证据(调查问卷)我不能正面回答:“今天的孩子是否愿意读书?”这个问题。说一个故事,去年看到一个消息,说一位父亲通过回收废品挣了不少钱,去年他女儿高考考上了‘XXX大学’,这位父亲跟女儿说,这大学的学费太贵了,要不这大学别上了,我把学费给你你寻思找点买卖做做,以后养家糊口不成问题;38年前的人们,有一丝希望(财力智力所及)念书上大学的人都愿意去念书(当然剧中金锁的表现属于另有苦衷,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知识青年的责任,值得称赞)。不管答案如何,38年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中国大地上仍然有效,当然这句话只是说了改变,但是没有指明具体改变方向。

(3) 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教育?

<转>剧中,多次强调了邓小平发展教育的目标,而在其后来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是简明的指出了他对发展中国教育的观点。38年过去了,我们又将面向何方?

(4) 教育是否能够让人满意?

<转>剧中表明,那时候的青少年处在无书可读,或者处于难以获得正确知识的环境中,还处于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阶段;如今的教育从形式上来说已经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但是如何做到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是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人们关心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国目前的教育还难以让人满意。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一部鸿篇巨制,我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关注了其中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内容,并谈了谈到目前的一些观看感想。同时,借助今天这个值得记忆的历史时刻,和大家做一些分享和交流。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