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激发创造力
李晓瑜  |  2022-02-22  |  科学网  |  391次阅读

低头拉车的时候,往往专注于脚下的路;但是只拉车,不抬头看路,有时又会迷失方向,将车拉偏;同样,只看路却迈不开腿,永远都无法抵达目的地。我们过去一年是车载过重、马力全开的节奏,所幸没有忘记抬头看路;付出了很多,收获了一些,自觉满意。

整理2021的足迹,看到当时我和李老师一起为四川日报撰写的豆腐块,今天记录在自己的空间里,分享给朋友们。文章题名《“四个维度”激发创造力》刊登在四川日报2021年6月28日第23版,“用好人才”栏目上。

“四个维度”激发创造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特约评论员 李晓瑜 李怀杰

四川日报2021年6月28日第23版,“用好人才”栏目

(部分删减)

如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一种社会形态都要考虑的问题。作为高校普通科研人员,我们常遇到很多困难。困惑于科研初期的新鲜感与兴奋感,随着大量“无谓活动”的加入而逐渐消失;困惑于爱岗敬业的工作动力,随着科研评价体系带来的过度压力而逐渐走形;困惑于专业科研活动的理性边界,面临传统文化柔性一面时带来的认知冲突,等等。

我们可以尝试从思想、制度、环境和人这四个维度入手,进一步解放被束缚的创新力、创造力。

思想方面,要遵从现代科学发展规律和国际视野,推进科技创新。自1600年前的经验科学到近代的理论科学,再到现代计算科学,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的数据科学,人类对自然对科学的认知范式一直在推进,一直在优化。与时俱进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同时要借助于数据、信息等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辅助决策,为我们在横纵不同维度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科研创新、技术创新。无论对于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科研制度的制定者,解放思想同等重要。

制度方面,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瘴痼疾,构建新科学评价制度。科研评价过了度、不遵循内在规律,为了标签而标签,自然就会造成科研生态的失衡。“五唯”的破除,亟需新的、符合科研内在规律的科学评价制度。科研制度的解放,要利于科研工作本位的回归,利于科研工作者科研初心的回归。

环境方面,要培育积极、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支撑科学家干事业。教育是个良心活、慢活,科研是充满了随机性的灵感创作,这两个都是无法严格标准化的,不能完全以工业产品化的思维来做管理和引导。科研环境的解放是激励科研工作者最基础的一步,要减少或降低各种评比、各种填表、各种行政会议,打造轻松的氛围,激发科学家的内驱力,支撑科学家干事业。

人的方面,要激发科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科学家内在的家国情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科学家都需要奉献和拼搏,要由使命感激发兴趣,进而朝着科研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以解决国家战略需要、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为目标,开心的、专业的、心无旁骛的去做科研,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四个维度,涉及管理主体、科研主体、评价主体等,制度与管理固然重要,但是科研工作者自己内心的坚定和选择更重要。因为,我们深深明白,内心的信仰,可以让人奋不顾身;创新的思维,可以让人不被束缚。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