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真不要太在乎出身
彭真明  |  2013-04-08  |  科学网  |  437次阅读

   科研就是一种职业而已,不在乎智商,在乎的是TA是否对科研有兴趣。

   做科研的终极目标不都是要成为杰青、长江和院士,那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坚持1-2个方向,长期做下去,这工作也叫科研。也可以或多或少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钱老之问”,肯定重要。但所谓大师,肯定是少数。都成大师了,那就没大师之说了。美国的教育,也不是人人都要成为大师的教育。

   科研有基础性的、应用性的、甚至不需要动脑筋的。就算出身不好,但从事的领域或行业不一样,照样成果倍出。

   科研在于用心,看TA是否把心思放在科研上。

   科研在于勤奋,聪明人花一天时间,我却愿意花10天时间达到目的。然而,聪明人有时就不愿意花这一天时间。这叫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科研在于成就感,有了一点点成就感,就会倍加努力。聪明人一旦选择了难题,没了成就感,就慢慢放弃。

所以,招研究生更不用在乎出身了,因为,研究生不一定都是从事科研的人。

我本人是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但还是混进了985高校当教授,教那些出身较好的学生。跟我一样出身不好的5名单位同事和校友中,4人已晋升正教授(且均为博导),1名副教授;其中3名校友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校“百人计划”学者、“学术新人”1名。2名校友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质量均在学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近年来,5名校友共计主持NSFC项目12项以上(粗略统计)。我的一个校友指导的博士生,1人获得2012年成电“十大杰出研究生”称号,这个学生本科却是来自一个地级市的师范学院。

   因此,讨论“考研基地”的问题,本身就是对所谓“出身不好”学生的一种歧视,给他们更大的心里压力。我本人招的研究生中,有近1/3来自二本,但大部分表现极佳,科研能力很强,甚至比本校(985/211)的学生更好教、好用。

 相关博文:

【1】祝贺系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祝贺系友肖绍球教授荣获第十三届霍英东基金资助

【3】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记肖绍球教授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