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自评,促进和谐共处
彭真明  |  2012-04-02  |  科学网  |  651次阅读

又是一年一度的考研复试时,师生关系再度成为科学网的热议话题。师生关系本来是一个简单而和谐的统一体,可近期科学网上的多篇博文(如杨义先老师:保研学生问题多吕喆老师:夜话考研的“功利性"王德华老师:有多少考生是为了追求兴趣而考研的等)及其对博文的评议中看出,各种争议变得火药味十足、水火不相容,俨然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许多导师埋怨自己带的研究生自以为是、不思进取、混文凭、急功近利等存在的诸多问题。而研究生则埋怨自己的导师不作为,功利性强,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廉价劳动力等。喋喋不休的争论,永远没有结局。那么到底谁的问题多呢,造成这种异化、冰化或恶化的师生关系,到底是谁的问题呢。有人会不自然归罪于,这是社会问题、体制问题。学生也好,导师也好,都是社会的一个小元素。整天埋怨社会,等于徒劳。学生还是离不开导师,导师没了学生,也不叫导师了。那么,这个本该和谐而在“冰化”的关系永远得不到融化,最后伤害的还是导师和学生自己。从诸多的抱怨中,可以看出,导师和学生都是有问题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TA还年轻,经历的事情少,而导师却都经历了研究生学习这个阶段,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导师。所以,还得从导师的问题说起。

当今导师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招研究生为面子。作为导师,如果每年不找1-2个研究生,那还叫导师吗?因此,不管学生是否自己喜欢,是否自己需要研究生,都要找1-2个过过瘾,表明自己还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研究生导师。

二、招研究生为争工分。有的学校,带一个研究生,可以折算成若干教学工作量。那么,不管自己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指导,只要报考自己的研究生全部招在门下,让其自生自灭。

三、招研究生为利益驱动。也就是,很多学生所抱怨的,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即老板与打工者的关系。导师靠学生干活,学生借此拿文凭。

你到底是不是有问题的导师,可以回答以下20个问题,见表一。

表一 导师自评表(共20项

1

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了吗?

2

你给学生发过劳务费或过节费吗?

3

你辅导过学生学习吗?你给学生讲过前沿和专题报告吗?

4

你为学生认真修改过小论文、学位论文吗?

5

学生家里有了困难,你了解过吗?你给学生借过钱吗?

6

学生生病了,你去医院看望过吗?

7

学生思想上有变化,比如失恋了,你过问吗?

8

你为学生找工作的事想过办法吗?

9

你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有个引导或建议吗?

10

学生给你发短信,发邮件你会及时回复吗?

11

你会与学生在食堂的同一座上吃饭聊天吗,像朋友一样偶尔请学生聚餐吃饭吗?

12

你表扬和评判过你的学生吗?

13

你会与学生因争论学术问题而发火吗?如果是导师错了,你会承认错误吗?

14

你会对所有研究生(不论优差生)一视同仁吗?

15

你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你自己做到了吗?

16

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你联系过学生家长吗?

17

学生没有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你会找理由不准TA毕业和答辩吗?

18

你会偶尔主动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过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吗?

19

学生考到你门下后,要换导师,或修完学分后要去公司实习你会同意吗?

20

你会对异性学生持有不同态度或性别歧视吗?

 

当今研究生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读研迫于就业压力。如今,本科生,特别是普通二本或以下高校的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特别是211985高校或具有行(专)业优势学校的研究生相对具有竞争力。因此,改善学缘结构,可以赢得就业优势。

二、读研为混文凭。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毕竟是进入研究层次、高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序列。在当今大量人才匮乏和需求的社会,有一个靓丽的光环笼罩,机遇和发展比本科生要多得多。

你到底是不是有问题的研究生,可以回答以下20个问题,见表二。

表二 研究生自评表(共20项

1

你考研是真正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吗? 

2

你报考这个导师的原因是因为喜欢他的学识、为人吗?

3

你报考这个导师的原因是因为喜欢他的科研方向吗?

4

你报考这个导师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业界名气大吗?

5

你读研后,认真听课、学习了吗?

6

你读研后,想过要在学业和科研上争上游了吗?

7

你读研后,有大约40%左右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科研了吗?你为了学习或科研加过班了吗?

8

你修完学分后,想到公司实习挣钱吗?

9

导师为你安排了不是你很喜欢的或有难度的任务,你会挑剔吗?

10

你是真心为了在科研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还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任务而为之?

11

你写小论文是为了提升写作能力、展示研究成果吗?

12

你是真心想做好学位论文,还是仅仅为了能顺利过关就行?

13

你想提前毕业吗?

14

你遇到科研或学术上的问题时,主动找导师探讨过吗?

15

你每周主动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了吗?

16

你埋怨或恨过自己的导师吗?

17

你想过自己的学位论文一定要获得各级优秀论文吗?

18

你曾经因为导师布置的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而有过压力吗?

19

你毕业后工作了,还会偶尔想到过实验室和导师吗?

20

读研期间,你为自己、为导师或实验室做了哪几件意义重大、值得炫耀的事情?

 

   通过自评,如果导师和研究生都有问题,那么就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在。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冰化”问题,就不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科学网上也就不会再出现现在这种无休止的埋怨和相互挑刺了。一味抱怨学校、社会和体制是无济于事的。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