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
李晓瑜  |  2019-08-06  |  科学网  |  619次阅读

1.png

某天我收到一个包裹,上面名字是“**俞(收)”,

我家妞妞看到后说,

“妈妈,这个人把你的名字写错了,应该有个王字旁”。

我仔细一看,果然,

“是哈,估计是手误写错了”。

“你们大人也写错别字啊,考试肯定得不了满分!”

不禁觉得童言无忌,会心一笑。

……

 

今天,我们组上学生投递稿件,作为通讯作者,我收到了邮件,

又出现了同样的事情。

难道我名字里的王字旁,那么容易被人遗忘?

不应该啊,这个学生是我组上比较优秀的学生,

我们平时沟通指导,交流谈心挺多的啊。

看来不是关系远近的问题,

也不是重不重视的问题。

我自我调侃道。

4.jpg

不过,突然间不禁觉得有趣,也不禁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个人的名字,有的很容易被记到,有的就会容易被遗忘。

同样,有的名字写错和被写错的概率比较低,有的就总是会频频上榜。

究其原因,我想从浅层次来说,主要因为汉字有太多的形近字、音近字、意近字,这样无形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干扰,干扰我们的记忆和输出,自然就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比如“弋和戈”、“瑜和渝和俞”、“钦和欽”、“奕和弈”、“乜和也”等等。 

进一步,也和上下文背景以及语境息息相关,比如有些字按照约定俗成以及风土人情,主要用于女生的名字,有些则用于男生的名字。

比如,“坤、鹏、勇”这之类充满了男性的气息,所以当大家只看到名字的时候,难免会想到不是一个女生,反而往往会觉得是一个形象威猛的男生。

反之,“红,萍,秀,桂”等之类的,则会让大家觉得很自然是一个女生,且柔情似水、小家碧玉。

 3.png

更深层次,通过一个人的名字,还可以粗略判断其文化价值观、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身体状况以及性格爱好等。哈哈哈,越说,自己都觉得像个算命的啦。 

2.png

名字对一个鲜活的个体而言,首先只是一个代码,其次是表征我们人这个多维动物的一个基本要素,不足以代表全部,却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名字必须和背后的人一一对应起来。一个立体的社会人,简单来讲,需要一个名字+一个相貌+一个社会标签+一个生活场景,才构成了我们意识中完整的一个“大概人”,后续还需要更多维的信息,比如他的行为习惯、职业、朋友圈、心理活动、履历等等。

名字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一个维度,某些情况下,其余维度对名字会起到强化作用,自然某些情况也会弱化名字在记忆里的敏感度。就好比四时的阴阳,二者在某些局部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在某些情况下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好似我们做数据预测模型一样,众多的关联变量,每个变量的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变量间的相关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都是动态平衡、螺旋上升和发展的。

这种认知的辩证统一,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力量和趣味。 

一个莫名的小事情,似乎还可以和科技搭点儿边,这种活着能主动思考的感觉,真好。 

看来下次再有人写错我的名字,我应该记录下来,作为开心一笑的引子。 

此瑜非彼俞,谁又知彼俞不是此瑜呢? 

我还是我,哈哈哈~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