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再度染黄,一路走下来,都在前行。今日回看,在成电的一幕幕剪影都在路上定格。七年,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坚定与坚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耀信通人物,省级优秀毕业生……在这之中,张兰丹同学收获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荣誉,还有自身的不断成长。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科研达人是如何炼成的。
一、坚定自己的科研初心
大学四年很快成为过去,最后浓缩为“改变”二字。她把大学作为一个全新的舞台,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每一面。担任班委,加入青协、社联、院会、公管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她一路不断尝试。一直剑指读研的她,也曾偶尔思考科研是什么,但限于当时专业基础薄弱,不了了之。第一次接触科研,那是大三时申请创新基金项目。觉得很惭愧,当时对待那个课题并非特别的认真,因为科研零基础,什么都不懂。浑浑噩噩便到了结题,“运气”不错,拿到了校级优秀结题。
接下来是本科毕业设计,这是她首次独立地走完整个科研流程,虽然笨拙,但总算对它有了大体的认识,也使得她意识到,本科生与科研还有一墙之隔。
以她的专业成绩排名,完全可以选择国内更好的名校深造。正如她在一篇关于本科毕设的感悟中写到:“犹记去年,未来之于我,虚无缥缈。我曾苦苦挣扎于专业的选择,并以颇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把目光锁定在了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团队。这个决定就是意外的幸运,犹如雾散天明,如今,我逐渐摒弃旧我,不再如此迷茫。”
三年前,谈科研,彼此间还不熟悉,只像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未知但令人向往。三年过去了,如今科研于她而言,已如好友。研一学年,她沉心于学习,数理基础,专业理论,领域前沿,她大块朵颐,逐步充实自己。
依托实验室科研项目,她终于站在了科研的面前。最初也很迷茫,她撒大网似地调研文献,却找不到与之恰当的聊天方式,无法打破沉默。时间一点点流失,仿若热锅上的蚂蚁,毫无头绪。直到有一天读到导师推荐到项目组群中的一篇论文,才仿佛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灵光涌现,找到了与科研的共同话题。她开始生涩地与它交流,并渐渐揭开神秘面纱,步入令人神往的科研殿堂。
二、读文献,是科研跳不过去的坎
提到科研,文献阅读是永远逃不过去的坎。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正确高效的文献阅读方式,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为好友的馈赠,科研告诉她,阅读文献时犹如打量一个人。首先,头脑(Introduction)。在刚接触某一领域时,仔细阅读每一篇相关论文的Introduction尤为重要,切忌随便跳过。优秀的Introduction会带领你迅速了解该领域现状,这对于明确研究方向必不可少。除此之外,Introduction中引用的文献也不要轻易放过。其次,躯干(Methodology)。躯干是支撑起整篇论文的核心。在渡过初期的调研阶段后,心中应当形成大致的研究方向,这时,每篇文章的Methodology成为研读的重点。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每一个方法都应该被记录和总结,包括原理,优点,以及缺点。这些缺点正是指引你下一步的明灯。原理部分的引用文献也不要落下,碰到不懂的,就一点点地追本溯源吧!最后,四肢(Experiment)。纸上谈兵不可取,实践才能出真知。在Experiment中除了关注论文本身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指标,所对比的方法,实验框架的设计,参数选取的手法等几点。如果论文附有公开代码,分析代码同样有助于原理的理解;若没有,可尝试自己实现。除此之外,不要拘泥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文献,而应当“博览群书”,灵感的火花说不定就此迸发。
当然,读完的文献不应该被弃之不顾。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所读的所有文献形成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体系,要用什么便能轻易找寻之。
三、所有光芒,总是需要时间去看见
时间对于我们都是公平的,要追上科研的步伐不太容易,需同你做一个交易。于是乎,张兰丹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它。早上七点起床,舍弃午睡时间,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每天工作大概11个小时,她践行着早睡早起的原则,也秉持着勤能补拙的心态。坚持不容易,但却很充实。许多个日夜,陪伴她最多的是数不清的文献、公式、数据以及仿真实验。写满公式推导的白纸,有200多篇文献的文件夹,10多个实验场景和数据,都是那段时光的印记。真好,这会是一场公平的交易。随着时间的推进,她的方向愈发明确,思路愈发清晰。第一次实现仿真,第一次申请专利,第一次发表论文,无不给予她极大的成就感。她仍记得,论文中仅两行的公式,在花费两个小时推导出来后的那种兴奋;也记得,从多看一秒头痛,到认真学习两周基本数学原理后,自己能顺畅看完那篇论文的那种开心;她还记得,仿真实验持续失败,在坚持不懈地修改与调试过后,实验成功的那种喜悦。过程虽苦,结果却甜。这就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科研,需要的是耐心。实验效果不好?不要立马放弃,而应当寻找问题所在,不断修补。不琢磨,不成器。找不到方向?不要立马放弃,灵感来自不断的积累,所谓厚积薄发便是如此。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积”得还不够。被英文文献吓到?不要立马放弃,每一领域中的常用术语不多,放平常心,多读几篇就能脱离翻译器。感到枯燥?那你只看到了它虚假的表面。继续深入下去,新世界便在那里。摸清它的脾性,你也能游刃有余,不在话下。
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认清科研,努力是你的第一步。
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致灵魂。”张兰丹说,她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学习和科研便是她的热忱所在。未来,她也将怀着这份热忱继续走下去。不负韶华,不负青春梦想。
人物介绍:张兰丹,女,2017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2017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入选“光电菁英”计划,曾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二等奖。研究生期间,参与实验室3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2篇(Remote Sensing, JCR 2区, IF: 4.118),其中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以第二学生作者身份发表1篇EI国际会议论文;以第一学生作者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先后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主讲人,2017-2018年度“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2019年度荣耀信通之“荣耀学术奖”,2020届“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1] 致已逝去的读研时光
[2] 科研好苗子
[3] 给初涉科研同学的建议
[4] 研究生科研的正确打开方式
[5] 磕盐“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