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旭兄的安徽省优博
周涛  |  2009-11-28  |  科学网  |  368次阅读

既然有人关注,还有兄弟伙说“委屈”,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王文旭的水平足够拿全国百篇优博,主要是两点原因。

第一是他工作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仅就他以科大为单位发表的文章(不包括港城大和亚里桑那经历),引用就接近700,而且有3篇引用达到50以上。他的关于含权网络建模、交通路由和博弈的工作被PNAS/PRL等较好期刊引用过,也被很多一流学者引用过。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那些靠老板吃饭的“优秀博士生”而言,文旭兄更算得上一个独立的科学家——可以说他是靠着自己打下天下的。他的博士论文,也是我们组在这个方向最早的有很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科大小组接触复杂网络,完全是受何大韧老师的影响,他永远是我们科大小组的导师(那个时候,汪老师主要做交通流和金融物理,我们也做一点)。我们小组最早做复杂网络的,是品群兄,主要搞同步。不过他很快有了小孩,就离开我们组了。组里面真正开始做复杂网络的,最早是王文旭、严钢和我。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组还是一穷二白,唯一发表的相关工作是一篇Int. J. Mod. Phys. B。我记得那个时候吃住都在实验室,每天泡在一起,基本上可以说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做到国内一流的水平了。文旭兄经历过这种没有任何人指导,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网络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宏观把握与认识,包括学科发展的未来和其在整个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不逊色于国际一线的青年科学家。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些可以很好完成任务的“优秀博士生”所不具备的。

和文旭兄及严钢相比,我文章多一些,是因为我是计算机出身的,写程序快一些。但是从科研水平来看,我不如他们。文旭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对一个问题的挖掘深度。比如说他做网络局部信息的交通问题,可以说如一层层剥开一个洋葱,把非常清晰的图景展现给我们了。我每次看到他新的工作,都很惊讶,并且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做的了——直到看到他的下一个相关工作!文旭这个特点,和Bianconi很像。严钢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敏锐,能够很快了解什么工作是最有价值的,那个地方可以突破。在我们三个人之中,严钢的平均引用是最高的,因为他总是能够找到最有意思的工作。科大小组迄今为止引用最多的三篇论文里面,文旭、严钢和我各有一篇担任第一作者,但是三篇文章里面都有严钢的名字,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从科大的百篇优博的获奖名单来看,现在有一个很不恰当的趋势,就是百篇优博是评导师而非评学生(其中奥妙,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谈了)。有的时候,投票的人也恰恰是候选人的导师——公平程度值得商榷。瑞士也有优秀博士论文的评比,在我看来,或许比中国的要更公平一些。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