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改革-从李开复到朱清时
周涛  |  2010-01-14  |  科学网  |  394次阅读
回国到杭州看望蕴哲兄,承赠李开复先生自传一册。书中娓娓述及李先生从学者转化为技术领袖而至高层管理人士之过程。我从平实从容的文字中领略了李先生风起云涌的人生,感触良多。
 
全书灌输了一个李先生的一个理想,就是教育中国的青年,为他们铺垫从大学教育到卓越人才的正确道路。我称其为先生,而非博士、教授、总裁,亦是出于尊重李先生教育为本的理念。事实上,2004年前后,李先生就尝试在国内开办私立大学,并争取到了相当可观的投资意向。他的乌托邦似的设想是先吸引一些国内外顶尖的学者,然后开设博士班,由这些学者带领博士生做出领先的学术成果,扩大学校名声,再进一步吸收优秀的本科学生。遗憾的是,李先生不知道建立一个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机构,须经层层审查,岁岁考核,并非易事。在自传中,李先生只是淡淡提到办理一所私立大学,设立博士班的设想并不易实现,因此奔波数年的愿望只能遗憾告罢。
 
与李开复略带天真的愿望相比,朱清时的设想更像一个经历过磨砺的教育家被迫的抗争。朱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校长十载,用他的话说,其最大的作为便是“不作为”,因此没有扩招,没有把安徽作为特殊对待的招生基地,也没有把轰轰烈烈的本科教育评估和各类考核看在眼里。这不作为的好处是于纷繁嘈杂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中保持了一方净土,而直接的损失是国家省部表现在人民币上的资源相对同类高校越来越少。现在,朱先生成为了筹备中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他理想中的高等教育了。但是能用什么画,能画什么,却还受到林林总总的限制。朱先生也遇到了和李先生一样的问题,即便找来了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有充足的资金,也无法开设博士点。实际上,当下的中国,即便有了博士点,导师招取博士生也受到总总限制,明明学术上已经小有所成的研究生有可能因为无聊的政治考试不合格而被斩落马下。这一切弊病都指向国务院对博士学位的统一管理制度,或者说垄断制度。只有教育部认可的博士点才能颁发被教育部承认的博士学位,而其他“野鸡大学”则没有颁发此种学位的资格。李朱两位先生都提到了美国的教育,导师制药有研究经费,就能够自由招到博士生,而学校各自颁发自己认可的博士学位——至于这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就全靠学校自己的声誉来保证了。南方科技大学会不会推出自己的“非法的博士学位”,我们拭目以待。我相信这种改革是让欲受教育者能够循门而入,让教育真正多样化的必要步骤,但是在当下的环境,恐怕是凶多吉少——倘若教育部同意南方科技大学的试点,那么将来必会如雨后春笋般建起“西方科技大学”“东方科技大学”“男方科技大学”“女方科技大学”,学位证书会想猪肉一样标价出售。
 
这些言论与行为,让朱先生不仅成为了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专访的对象,而且还成了老百姓的读物《生活周刊》选出来的第五届魅力中国人物。在Science的专访中,朱先生说了很多,最令我震动的,是最后一句“我是第一个真正改革的,希望在我身后,有第一个真正成功的”。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往往要承受很多痛苦和煎熬。借用屈原老先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