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彭真明  |  2011-05-01  |  科学网  |  435次阅读

作为导师,都希望自己带了近3年的研究生能圆满完成学业,撰写的学位论文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和要求,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这样,导师也才觉得顺利完成了对研究生的指导任务,付出的心血也才是值得的。如果指导的论文,能够被评为校级、省级或更高级别的优秀毕业论文,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然而,尽管导师平时多么的严格要求,但由于个性及基础差异,总存在论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其次,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期间,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工作去向和签订就业单位。可能他(她)以后的工作基本与论文方向无关。那么学生撰写论文的标准一般以能顺利通过为底线。因此,可能不会将太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提高论文水平和质量上。再次,评审专家或答辩委员会,仅仅只能从论文表述或答辩表现中给出评判,加上研究方向的差异,也就很难做到完全的公正评价。平时工作是否扎实,论文水平的高低,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导师是最清楚的。

 

因此,导师在源头上的严把论文质量关,是否同意其提交参与评审和答辩都是很关键的。接下来,纠结的问题是:

如果“严”,长远来说,于学生本人、与学校、与社会都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但在感情上又是很难接受的。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毕竟近三年的师生感情,谁愿意自己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上受挫呢。如果让其延期半年或推倒重来的直接后果就是:

1)找好的工作可能因此而泡汤,甚至需要重新参加下一届的应聘;

2)答辩不通过或推迟答辩,可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及无法向亲戚、朋友交代而产生心里压力等意向不到的后果发生。

 

如果“放”,这在情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放其一马,学生本人(至少当时)会很感激导师,认为TA的导师很仁慈、为人和善、为学生着想。然而后果就是:

1)如果导师放了,答辩委员也可能不会放,这样也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即使学院、学校的答辩委员会最终通过了,顺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学位。但等到半年后学位论文上网进进入各大数据库后,同行读者也不会“放”过学生、甚至导师,会说导师极不负责任,指导的学生水平极差。学校的声誉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3)久而久之,这样的做法会给下一届的学生造成不良印象。认为论文写得好不好不要紧,导师终究会放我一马。因此,对论文工作不会引起应有的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学院特制订有关条例,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直接与导师的下一届招生名额挂钩,若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较差的指导教师,下一届招生人数将受到限制;即规定:

(1)上一年度若毕业学生有一评阅成绩不及格或答辩未通过,次年招生不能超过2人。

(2)上一年度若毕业学生答辩成绩为3个及格(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及以下或学生论文两个专家评阅成绩均£80分,且人数³当年参加答辩人数的20%,次年招生不能超过3人。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