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歌坦克”激怒了谁?
卢如海
|
2022-03-05
|
微信公众号
|
737次阅读
文/如海
余秀华被骂得很惨!因为她写了一首诗《我祈求诗歌能够阻挡一辆坦克》。祈祷和平,同情平民,跨越万里的悲悯无可厚非。一个诗人有爱,还有她的才华和善良,有些无端地招来仇恨,原本事情本不该有这样的结果。
![]()
战争面前,诗歌显得脆弱而苍白。和余秀华要割席断交的“好人”,猛然从四下窜了出来,猝不及防。
身残心残,脑袋决定了局限,灵魂比面目更可憎,此妇为妖妇,身残智残心残,残女不知亡国恨,心中只有吃和睡,相由心生,丑恶,走火入魔,一个满嘴脏话的人,心灵会美好么?
骂得很难听,够毒。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痛骂余秀华的人,只有更狠,没有最狠。余秀华,一个农妇诗人,在错误的时间里,写了一首貌似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诗,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不想引火烧身,引来麻烦,被骂得体无完肤。
更诡异的是,痛骂余秀华的人,绝大部分是曾经盛赞这个天才诗人的人。曾经有多大的赞美,如今就有多么猛烈的摧毁。
余秀华果然与众不同。她丝毫不退缩,把痛骂她的留言一一放了出来,进行鞭打和痛斥,怒怼硬刚。一个农妇诗人面对腹背受敌,无所畏惧。我真真佩服余秀华的超凡果敢和勇气。
要知道,最近写俄乌战争的自媒体大V们,许多都已经三缄其口了,不敢再触碰这个题材。无论怎么说国际大事,都有人群起攻之;有的作者甚至被举报、封杀,蹭点流量付出了沉重代价。俄罗斯和乌克兰虽停战在谈判,国内的争吵却越发激烈。
从弥漫硝烟的战场,到国内不休不止的舆论场,从宏大叙事到个体悲欢,关于战争,像一块试金石在拷打着人性。
余秀华的的确确是一个天才诗人。她写过的诗,几乎每首都撼人心魄,巨大的文字张力,直刺人心的语言架构,突兀离奇的直扑画面,构建出诗意的磅礴。偶尔温情,偶尔愤怒,在露骨中袒露情感,在妖冶中逼问人心。
一个诗情满天的才华诗人,竟然是一个脑瘫农妇。她用文字砌成诗,如刀似剑,刺破世俗的苍穹。她有她要的爱情,一份和其长相格格不入的美好。她可曾有错?她注定不配拥有爱情?余秀华是世间的一个奇葩和另类,似乎又专为诗歌而生、而死。
从来就没有人能够真正定义什么是诗歌。文字的力量,凭空而起,唯有在诗人的笔下,才巍峨如山,汹涌如海。读诗的人,以为诗人语无伦次,四处漏风;但飘荡的灵魂,枯萎的心灵,却从诗的骨架里得到慰藉,无从述说,而又如沐春风。
那是诗歌至上的闪光精神。总有人感到温暖,感到力量,然后转身,走向生命的深处,与自己和解,与生命握手言和。
我知道,很多人无法读懂诗歌,也无法感知它给人欲罢不能抚慰的本质是什么。它像玄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余秀华说的那样,自己在半光明里写作,没有目的地写,不求甚解地写。至今,她依然无法给诗歌一个定义,哪怕是模糊的。但从来不觉得是耻辱,如同光明充满了房间,而人依然无法说清楚光线的来龙去脉。
诗歌是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部分,能有人喜欢,说明彼此就有共情。喜欢余秀华诗的人,不少。她间或会发表诗在公众号上,阅读量和评论都不错。一个农妇诗人当然不懂政治,不懂国之棋局宏大。凡夫俗子如你我,其实也同样没有那样的政治眼光和素养,相信国家的立场,就是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
去责难余秀华诗歌里的罪,我觉得是一种人间卑劣和猥琐。余秀华说她愤恨的是侵略者,并非是简单的支持乌克兰。战争就意味着血肉横飞和家破人亡,余秀华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哪里又有什么大错呢?
如果让我去揣测,我宁愿相信那些骂余秀华的人,本质上是见不得别人好的龌龊心理作祟。正因为余秀华没学历、没相貌,凭诗歌光芒万丈,嫉妒的人自卑而充满恶意。借余秀华的“诗歌坦克”大做文章,试图碾压垮余秀华这样的民间诗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总有一些宵小之辈乐此不疲。
脑瘫诗人比脑残更有温情。余秀华的一行诗,比整个世界的声音还要响亮。
为你推荐视频剪辑小能手超哥,每天为你奉上经典,青春的记忆,浪漫而美好。欢迎关注视频号:最是经典。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每天读你意料不到的文字。
主张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创温暖,必定值得与你为伴
一日不读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
微信公众号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