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基辅工学院
基辅原是前苏联的第三大城市,现是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工学院座落在著名的胜利大街,占地160公顷(约折合2400亩),是一座完整的大学城。学校创办于1898年。
1995年4月8日由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提议授权基辅工学院更名为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Ukraine《Kyiv Polytechnic
Institute》--NTUU《KPI》)。
该校被称为乌克兰的清华大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技术大学之一,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广泛的学科覆盖而著称。建校100多年来,它与50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现设有20个系,39个学术方向,121个专业,113个教研室,9个教学科研院所,13个科学研究院所,14个工程中心在这里有44位科学院士、通讯院士工作。全校有近2500名教授、副教授、讲师。有学生41700名,门捷列夫还曾任1903年第一届毕业生的国家考试委员会主任。
该校设有5种学位:1、学士(4年);2、专家
(获学士学位后再读1年半);3、工程硕士、科学硕士、文学硕士(获学士学位后再读2年);4、副博士(等同于PhD)(获硕士学位后再读3年);5博士(相当于中国的博士后,获副博士学位后再读3年)。
基辅工学院到现今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总数为126名(在有中国留学生的乌克兰37所高等院校中排第一位),在京人数为56名。我校校友与其他留苏的中华莘莘学子一样,他们发挥所学专长,在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在神州大地各个地方勤奋工作。许多人担任了部门、地区、单位的领导或成为技术骨干,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何光远曾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刘剑锋曾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海南省省长、中国民航总局局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是我们母校的名誉博士(他是我校获得此学位的第11位外籍人);李瑞曾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副部级)、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还有许多校友曾担任司局级领导职务或被评为高校的教授。另外,还有许多校友等在航天部门、在核工业部门工作过。过去这些部门都是国防保密单位,他们在戈壁滩、罗布泊、青海高原、四川山沟艰苦跋涉,默默无闻地工作,禅精竭虑,不道索取,只求奉献,耿耿报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贡献。还有年轻校友王英辉1998年毕业,她是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校友,现任富沃德信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她对俄、乌与独联体国家的情结很深,她和她爱人单刚(基辅国立大学--乌克兰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不辞辛劳,走访老校友和留苏学长,编写出版了《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记实》一书,向外界披露了留苏学子鲜为人知的人生轨迹和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业绩、贡献以及不平凡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