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的成电老师们(下)
张开华  |  2009-11-05  |   |  516次阅读

http://epaper.uestc.edu.cn/Default.aspx?issue=417&pid=5201

原载:2009924 电子科技大学校报  819 第四版

来自:新闻中心 发稿人:新闻中心 (注:作者谢孟贤 系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接触到的第二门专业课是固体物理。该课程由恽正中老师讲授,他讲课时严肃认真,形象生动;当时因为没有合用的教材,他就亲自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具有相当高水平的讲义(后来以固体导论书名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恽老师当年很年轻,与同学们合得来,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参加和指导学生的一些娱乐活动,至今有的同学还记得当时有趣的一些活动情景。后来参加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还有刘国维、鄢俊明和周大 龙等老师,他们在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因为实验机器的真空度上不去而整天辛勤忙碌着。

我们接触到的第三门专业课是半导体物理,有幸聆听了陈星弼老师的讲课。陈老师数理基础扎实、学术水平高超、创造能力强,所以他的讲课具有几个众所称颂的重要特点,一是物理概念非常清晰,从不含糊;二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三是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能够把在头脑里形成的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模型举纲张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就是再繁杂的问题,他都可以三言两语地表达清楚。同学们对他的课都非常感兴趣,往往在课后还要互相讨论不休。这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他那里学习到了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受益匪浅。此外,当时该课程所用的教材也是陈老师自己编写的(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不仅内容非常丰富(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而且在教学法上也处理得很好(考虑到了学习的易接受性,首先讲述基本的、宏观的内容,然后再讲述较深入的、微观的内容);该教材一直是我们参考的一本重要书籍,甚至在参加工作多年以后也还常常使用它。顺便还值得提到的是,就在陈老师当年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他还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BJT开关工作的论文,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指出集电区中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对开关性能影响的重要文章,意义深远。参加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还有方政、蒋清明、郭映章、张雨印、周毛兴、吴爱兰等老师,他们都兢兢业业地在陈老师指导下参加课程辅导和开设实验,为教育事业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第四门专业课是毛钧业老师讲授的半导体器件。毛老师当时担任着第三系的系主任,尽管会议多、社会工作繁忙,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讲课和编写教材。他讲课非常仔细,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嚼烂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去。他非常谦虚谨慎,虽然他有许多同学和学生都是国内外的知名人士(例如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曾是其学生;在美国较早研究ICH.Z.Lin博士曾是其同学),但他从不以此炫耀自己,也从不夸夸其谈。他编写出版的半导体器件一书,在当时算是很有份量的一套专业书;书中的章节安排至今还不算过时,仍然被人们广泛地沿用着。毛老师不仅亲自上课和指导研究生(他是我校最早的研究生导师之一),同时还为我们整个三系和半导体专业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参加半导体器件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有沈长福、肖仲扬、高蓓蒂、叶玉林、艾亚男、蒋臣琦、漆再钦等,他们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课程讲授、答疑辅导、开设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还有第五门、第六门专业课,那就是张学书老师主讲的半导体材料和刘光耀老师主讲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他们在参考资料非常缺乏的条件下,能够为我们开出当时在国内尚属少见或未见的这些课程,真是难为他们了。先后参加该课程工作的有陈清法、张开华、徐玉辉、李世鑫、陶大勇、王开族等各位老师,他们的努力和开拓性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还必须指出,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学习专业课时,每一门课程都设置有相当数量的实验,有的还安排有课程设计。不仅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这些专业课程分别开设有多个实验,而且连物质的量子理论固体物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分别设有5~6个实验(例如H原子光谱测量、Hg中肯电位测量、x射线晶体衍射等)。这些实践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现在的许多课程所开设的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一定赶得上那时的实验。在重视和加强专业基础与实验技能的训练方面,我们专业的许多老师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的甚至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专业的建设事业,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另外,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还有许多一直在半导体科研室或其他专业教研室里默默无闻工作着的一大批老师,他们其中有李智、陈莲青、沈铎、李宏德、刘清泰、胡思福、周朝华、张汉英、程瑞禧、余静兰、李肇基、严尚泰、羌定金、蒋保运、黄昆泉等。他们也都为半导体专业的成长、壮大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至今仍然还在以老黄牛的精神工作着。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只是文革前参加到半导体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一些同志以及工作简况;当然,此后又不断有大量的同志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也同样为我专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