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十届金鹰节的日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金鹰互联盛典,由湖南卫视主办。其中颁发了“年度十大应用”,由湖南卫视联合中国联通科学研究院、中国移动科学研究院、a中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八家权威机构共同推举产生。除“年度十大应用奖”外,还评选出“年度公司”、“年度新锐”以及“跨界融合创新奖”等,覆盖宏观到微观、成绩与成长多个层面。
这其中有两个点启发到我,一个是由电视媒体来评选互联网的应用;另一个是脸萌应用的CEO郭列荣获“年度新锐人物”。他在获奖感言中谈到,当学霸们都在按部就班的规划人生时,自诩为90后学渣谈到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真理:人们更喜欢好看啦!因此脸萌诞生了,3个月用户突破5000万,在17个国家的APP排行榜总排行获得第一,是第一个在国内外取得辉煌成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基于此,我想谈谈对于大学学习的两点感受。
第一、在互联网环境下,内行被外行颠覆,就是要打破原来行业的边界,跨界思考。正如我们来看待传媒的发展,从传统的纸媒报纸,到平面媒体,再到如今日新月异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要求我们做更多跨界的思考,正如这场互联盛典由电视媒体来主办本身就体现了跨界,而对于我们大学的学习来说什么是跨界?
举个例子而言,你们的15位导生中,有两位导生正在进行着经管学院双学位的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工科学习的结构思维对于经济模型的理解,我认为两者之间是可以做到相辅相承的,也是一种合理的跨界;我们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是一种跨界。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调查》中报道果壳网MOOC学院时所说,“慕课到底是什么,了解慕课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门慕课课程,毕竟站在岸上,我们永远无法去体会游泳者的感受”。在这个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都无法再成为阻止你去学习的原因。终身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捷,爱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将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培训。有了慕课,随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候;而从你们的大学走到研究生学习,研究的方向会更加的具体和细化,那么跨界带来了什么,跨界带来的交叉,让新的学科变成了可能,因此我跨界是我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
第二、知识被能力取代。为什么这样讲?进入大学,我们更需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而如何去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则更加重要,创新的能力也更加重要,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郭列在获奖之后最后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创意都有可能成就创业”,而这里所提到的创意,实际上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能力的不断积累最后迸发出的火花。
学习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知识比较容易改变,既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而获得,也可能因遗忘而丧失。能力则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知识是快变量,能力是慢变量,知识是指一个人的现有水平。能力则是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现实,而是一种潜力。而基于互联网思维,我们应该如何去提升能力?我想说的是开放、平等、整合。开放是在进行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不再是闭门造车,只有扩大开放才能有更大的平台,才能和更多的高手去交流和竞技,正如我们学校的一系列的科技竞赛和学生活动,我们的开放应该从学院扩展到全校,从全校到全国,这是开放的思维;而所谓平等,我想提的一个词是去中心化,如郭列所言,每一个“学渣”都是潜力股,你可以鄙视他们知识比不过你,但是你不能否认他们的创意,这是一个全国都在提“梦想”的时代,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就像马云所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最后就是说整合,整合是什么,是借鉴别人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学校层出不穷的学长来了的交流会,讲座就是通过整合的方式为广大同学提供方法和手段学习的机会;整合是什么,整合是提供平台,通过兴趣,爱好,甚至可以说是理想,把一大帮有共同事业的人组合到一起,然后形成生态的圈子,好比我们在班级有学习小组,在班级有学风的建设,在学校有涉及到学习的协会,这些都是提供的平台,让大家共成长。
兴之所致,从互联网盛典想到大学学习,和我的朋友们,同学们,孩子们分享一些浅见,欢迎斧正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