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黄旭华院士
通信789辅导员博客  |  2017-04-15  |   |  641次阅读

  说起黄旭华,可能很多人都会问,何许人也?实话说,一个月前,我也不了解黄旭华院士,直到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新一期的《开讲啦》节目,邀请了黄旭华院士作主讲,才让我认识了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主持人撒贝宁在听完黄老演讲之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也不怕得罪之前所有的开讲嘉宾了,做这个节目四年,今天这场开讲,也许是我听到过的最震撼人心,最让人心情无法平复的一场演讲。”听完黄老的演讲,我的心情也许久许久无法平复,黄老一句:“此生没有虚度。”让我思绪万千,让我对黄老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三十年呕心沥血,淡泊名利的奋斗;此生属于祖国,属于事业,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的大无畏;对祖国对民族最真挚的奉献,都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和倾佩。也感谢黄老,从黄老的身上,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让我从中得到教育和深刻的自我反省。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儿时读书的艰苦经历,坚定了黄老奉献国防事业的信念。由于地处沿海,抗战时期,黄老的学校被日本轰炸机逼迫搬迁到深山老林,即便如此,也依然躲不过日本轰炸机的轰鸣声。这让儿时的黄老认识到,国家不强大,即便是想安安静静的读书也是无法实现的。当他有机会参与到国家核潜艇建设中时,他不顾国家基础工业的薄弱,不顾苏联技术的断奶,不顾国家核潜艇的零基础,毅然决然全身心投入到核潜艇的研究中去,这一投入,就是三十年。核潜艇的研究,地处荒岛,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一整年都是风沙弥漫,整个夏天只能吃茄子,整个冬天只能吃土豆烧白菜,没有一点油腥;设备和经费更是十分有限,所有的数据计算都只能用算盘,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必须要两组人同时计算,必须达到统一结果才能确保准确;毫无设计潜艇经验,国外技术封锁,靠模仿和研究美国核潜艇的儿童玩具入手。即便是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在黄老的带领下,中国仅用13年就走完了,美苏用二三十年才走完的核潜艇研制之路,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想想我们现在的处境,比起黄老在研究核潜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那就是不值一提,我们成天的抱怨,成天对现状的不满意,都显得那么的没有必要。我们要学习黄老,拥有坚定的信念,以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为己任,能够给予自己更强大的驱动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1957年到1986年,黄老从事中国核潜艇的研究整整三十年,一直没能回家,就连父亲去世,也没能回家奔丧。三十年里,与家人亲戚彻底断绝联系,他成为了亲人口中的不孝子,兄弟姐妹都怪他,连他本人的通讯地址,家人也不知道。直到1987年,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专题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报纸上没有提到黄老的名字,以黄总设计师代称,但他母亲还是从文中一句话,得知了儿子的事情,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母亲马上明白了,这个赫赫而无名的人就是自己的三儿子,她马上把自己儿女都召集起来,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你们要谅解,大家就认可了吧!

1986年,当他再次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看着已是满头银发的母亲,他不禁跪地痛哭流涕。有人问他: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他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老为祖国呕心沥血,但他却从未想过要名利,直至2014年,他被评委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故事才开始被众人所知。黄老面对核潜艇研究认真细致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的科学精神,正像是我校校训中所讲的求实求真,黄老胸怀国家和民族,为家国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不为名利的态度,让人敬仰和佩服,可谓校训中所讲的大气大为。黄老的故事让我对科大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黄老的面前,我们都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少人想方设法的为自己谋取利益,多少人做事的出发点始终出于自己,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做,做了事情也要马上获得相应的利益。对比于黄老的崇高和伟大,我简直如蝼蚁一般渺小。黄老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值得我们所有当代的年轻人学习,黄老的事迹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电子科大的学生,要积极向国家经济建设主阵地,国防建设主战场上去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黄老的事迹让人感动,感慨,感叹。正是有了像黄老这样一大批甘于奉献和牺牲的科学家,才让现如今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才让中国拥有了高精尖的国防武器。让我们向所有为祖国奉献和牺牲的前辈们,致敬!让我们向国之脊梁黄旭华,致敬!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