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稍稍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学里一定存在这两种比较极端的同学:一种是好像从来没有迷茫过,很早就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的同学,这部分同学不论选择出国、读研或是工作,都在大一时就确定好方向并且为之努力,往往到临近毕业时,都有不错的出路;另一种是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一直都想不明白,或者干脆不想明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自制力差、随波逐流、这些问题往往都直接体现在学业问题和心理状态上,严重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是否能顺利走出大学校门。
当然,除了这两种极端现象,大部分同学都属于曾经迷茫过,困苦过,探索过,最后慢慢清晰地看到自己要走的路,也许路途中磕磕绊绊并不顺利,但终归是能走出一点小成就。而这三类同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早日建立自我同一性,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进入大学后,首要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那句简洁而著名的“Know yourself”。无独有偶,在发展心理学中,也有“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由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自我求索来了解自己和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及自己对未来职业和理想进行认真而具体的思考,并由此而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我同一性,从而确定下一步进入成年的人生目标。
大学的校园特别大,课程很多,社团组织也很丰富,有无数可以吸引你的点,但四年时间又是极其珍贵有限的。在二十多岁的黄金时代,在面对着一个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效率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命题。而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明白自己的局限和能力倾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短板又在哪里,清楚自己的理想,从而尽早制定自己的生存策略和职业规划,更好的处理自身与外部的关系,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成就个人理想。
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看很多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国家的大牛传记,你就会发现,那些得到世俗意义上非凡成功的人,通常在人生早期就进行了自我探索,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巴菲特在10岁时就非常确定,自己要拼命赚钱,26岁时已实现财务自由;高中时期的乔布斯已展现出编程天赋,跟随硅谷传奇约翰·麦科勒姆教授的电子学课程;传记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当父亲发现女儿的天赋后,便帮助她们从小建立起成为摔跤冠军的梦想,并一步步努力实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牛的青春可能也迷茫过,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一定具备较高的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从而能比普通人在对抗迷茫的阶段节约一点时间,去成就自我。
转眼间,我带的学生已经大三了,三年以来,我见证了他们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失败与成功,也见证过很多同学从迷茫到找到自我的过程,每当同学跟我说“乐乐姐,我最近又迷茫了”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迷茫是必经之路,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但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总沉浸在迷茫的状态中,要学会理清外部事实,认识自我边界,收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尝试,敢于抓住机遇,不怕失败的心力。
最后,想要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段话:“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别错过。”明年此时毕业季,愿所有2014级的同学不再迷茫,无惧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