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报告与做人
彭真明  |  2015-06-03  |  科学网  |  443次阅读

看题目,似乎是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的两码事情。然而,从另一侧面来看,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

今天下午的实验室汇报交流例会,是7位大四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预答辩专场。因是本科生,刚接触科研,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学术汇报的锻炼机会也不多,要讲得精彩也是很难做到的。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预答辩同学的精彩与否。而想说的是,听报告的人与事。

几乎每周三下午,都有实验室研究生的工作进展、专题交流等形式的汇报。近一段时间来,我发现听报告的人越来越少。也许是刚好与上课冲突,或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真要是这样的话,那是正常不过的。然而,安排这个时间讲报告和听报告,是广泛征求了意见的,选择的是大部分同学有空闲的时段的。

不来听报告的理由无外乎以下三点:

(1时间冲突:确实与其他比如上课、考试等重要事情冲突了。

(2兴趣冲突:报告内容与自己的科研方向无关。

(3价值取向:报告人水平低,认为不值得一听,浪费时间。

关于第一点,这是情理之中的。本来听报告就是自觉自愿的,实验室并没有规定,那谁谁谁必须来听。

关于第二点,同一个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再有差异,也不会差到一点不靠谱。更何况听报告,不仅听内容,也要观形式。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也许能因交叉而产生新的、可借鉴的思路。

关于第三点,这点就直接与做人有些关系了。比如今天下午汇报的是本科生,水平是没你研究生的高,那么作为老师、师兄师姐,大家也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慢慢成长的,水平逐步提高的。作为师兄师姐们是不是也该积极参与,多提宝贵意见,帮助师弟师妹们快速提升汇报和答辩能力呢。

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毕业答辩这么值得记忆的事情,也是不是应该前去为同门捧捧场、壮壮胆呢。顺便提一下,今年研三的硕士论文毕业答辩,前去助阵、捧场的人也比去年少很多。

据我观察,个别同学已长期不来参加实验室的交流会,完全脱离了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试想一下,当你自己的毕业预答辩或正式答辩时,除了答辩老师外,实验室的其他师弟师妹们一个也不去为你捧场,你心里会是个啥滋味呢。

我也观察到,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实验室的每次交流会,都是全程参与和认真聆听,并作记录。汇报完了后的讨论环节,也都积极发言,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益建议,以完善主讲人的PPT汇报工作。

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其实,这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人的做人原则。

要说忙,老师比你忙。要说有用的报告老师才去听,那大部分同学的报告,老师都是很熟悉的内容和话题。然而,老师还会场场组织,场场认真听讲、记录和点评,尽可能推掉一些不重要的事务性活动。因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相关博文:

【1】实验室科研新兵开题记

【2】如何让实验室回归先前的学习、科研氛围

【3】研究生应注重提升工作汇报能力

【4】硕士生预答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