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让“外行”们能听懂你
彭真明  |  2014-05-28  |  科学网  |  621次阅读

批量培养硕士生的当下,毕业论文答辩也必然是批量的集中进行。因此,一般都会规定和限制答辩时间约15-20分钟之内。这么短时间内,如何把自己最值得炫耀的工作呈现给答辩组老师,让评委给你打高分,或让你顺利通过论文答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学科相近,甚至同一学科,也保证不了,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是您的小同行。因此,各位即将答辩的硕士生朋友,请记住千万不要像在平时课题组里,参与组会那样,来汇报自己的毕业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作为答辩主席,本周已经历了3场本院硕士研究生(共计19人)的毕业答辩会。总体感觉,还是出现那些老生常谈的共性问题。然而,今天上午一个学生的答辩,给人印象深刻。自认为是本届作为答辩组遇到的汇报水平最高的硕士生。论文的内容是关于基于太阳能的斯特林发动机方面的课题。说实话,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我很陌生。可以说,听前打算就翻翻论文,找找论文中的一些不规范问题罢了。没想到的是,答辩学生从研究背景开讲,就已经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接下来,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全程听完了他的15分种的汇报,且觉得这15分钟过的很快。

他从斯特林发动机的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的工程应用需求,展开论文工作的构想、系统设计及后续取得的成果为主线,逐一进行讲解。PPT中几乎没有数学公式出现,大部分以设计模型图,现有系统在应用中的存在问题,本人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后续设计方案的论证,整体系统设计结果及测试、验证等。

PPT上文字很少,大部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且出现的图表以动画和前因后果的先后递进展开说明,逻辑关系严密,过渡自然,层层递进。“看图说话”的汇报过程,已经完全让评委们沉浸于他的讲解过程。作为评委,想咨询、质疑的问题,在听其汇报的过程中,已经逐一得到了答案。

汇报中,他思路清晰、知识点/过程之间过渡自然,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讲解内容非常熟悉。评委们也知道,他的论文肯定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他在层层递进的汇报过程,已经让你想问的问题,提前有了答案,封住了评委的口。

听汇报的过程中,我也偷偷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其他几位评委老师,大部分人都放下了纸质论文,抬着头,把目光聚焦于PPT和汇报人。不像其他同学汇报时的那种,汇报人对着电脑屏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评委们却大都低着头,一个劲的翻阅纸质论文,查错、改错、找茬。因为,答辩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在仔细的讲解公式的推导工程,甚至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解释。设计硬件的学生则花大量时间介绍器件选型、开发环境的学习过程。直到汇报结束,也不清楚他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价值,主要贡献是什么,研究的成果是什么。

也就是说,这位同学,能把“外行”评委的目光吸引到他的汇报过程之中,给“外行”听众进行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讲座。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精彩成果。

作为评委的这些年来,还有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硕士答辩生(是搞材料的,现在攻读博士学位),当年撰写的学位论文也就那么薄薄的40来页内容(成果附录列有1SCI论文)。完了,评委们不约而同的都给了5个优的评价。后来才知道,那个同学是我校前大专辩论赛的主力队员。

因此,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如何让“外行”评委听懂你的汇报内容很重要。

相关博文:

1硕士生预答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工科硕士论文答辩面面观——细数答辩会非正常现象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