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曾停歇,我辈自当奋进。和朋友们分享近期的一则新闻采访稿,让我们互道珍重,待得阴云消散后,更当努力拼搏,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下为新闻采访稿的主要内容。
周强,教授,博导,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国家重大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美国光学学会会员,IEEE学会会员。主持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企事业合作项目十余项。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艺术的视角来看待和评价科技发展”,周强说道,“如果把不同的科技领域比作一张张名画,那么量子信息领域就好比梵高笔下勾勒出的《星空》,可以把人类的信息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随机行走,觅得量子新天地
“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从四岁开始一直生活在学校这样的环境里,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并最终有幸进入到量子信息的研究领域”,周强说道。从小时候天天贪玩被留在老师家中学习;到后来去县城住校念中学,总是第一个完成数学作业;再到大学时候来到省城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时期保送进入清华学习量子信息,博士后跨越重洋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深造,周强在读书这件事上倾注了三十年的光阴,用知识浇灌岁月、哺育成长。
“我是 ‘选留师资生’,从2006年本科毕业被保送到清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起,我就开始了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周强说道,“我很感激学校十几年来的支持和培养,才有机会能够立足学校发展量子信息领域的机会”。事实上,周强从事量子信息的研究工作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周强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开始量子信息的相关研究,历经硕博阶段的培养,参与完成超级973项目子课题,回到成电后响应留学基金委“未来科学家计划”号召,前往卡尔加里大学深造。在海外深造期间,周强萌生过回国后改变研究方向的念头。
有幸的是,在他即将结束海外博士后工作的时候,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投入量子信息领域的学科建设,回国之后他便作为郭光灿院士的科研助手,在学校率先开展信息与量子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发展至今,团队已有中科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含兼职)、国家青年特聘专家1人、四川省特聘专家1人、博士后4人、在培学生30余名。
2. 伯乐相识,打造成电量子之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科学也是一样,科技成果如繁星挂满夜空,想要欣赏科学之美就要深入理解科技之于人类的价值。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信息科技领域排头兵,正在从信息科技的角度发现量子信息的美,并不断深入的理解和发掘量子信息的价值。量子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阵地之一,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存储、应用等等环节都将颠覆现有的信息技术格局。“我希望这项技术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之前,就能够被人发现被人重视”,他说道,“这些年人们总在讨论‘得互联网经济者得天下’,而量子信息将是全世界互联网经济的下一个引爆点”。
我国的量子信息技术经过几代人卧薪尝胆、艰苦耕耘,目前处于该领域的第一梯队,在长距离量子信息传递和应用方面更是一枝独秀。在学校的支持下,周强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光通信波段多频道量子通道的实验研究”,是在量子信息领域蕴含着重要价值的前沿研究。量子通道技术是实现量子(计算机)网络的基石,可实现量子信息基本单元——量子比特高保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递,这样就可以把量子计算机连接起来,为未来的量子互联网经济赋能;而他主持的另一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将从器件基础的角度推动我国量子信息应用技术的飞跃。
3. 不忘初心,培育国家量子人才
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周强始终对自然和未知抱有敬畏之情。他说道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从解释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力量。已知的自然是前人刻苦研究的果实,又称作知识,科研人员的工作就是用已有的果实充实自己,然后投身到探索未知的队伍中,获得新的果实以充实科技发展,如此以往。
当问到年轻人应该如何开展科研时,周强通过爱因斯坦讲过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述道“如果给每个人1个小时来问一个决定未来的问题,并给出答案。爱因斯坦告诉人们应该将这1个小时的时间分为两部分,每个人应该先花55分钟来思考应该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然后用剩下的5分钟来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而在谈到做研究的挑战时,他笑着说已经解决的挑战并算不得挑战,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找到并克服下一个新挑战,优秀的科研人员总是在不断的寻找新挑战,这些挑战蕴藏在无限的未知中。他鼓励年轻学子们应该坚持学习、扎实本领、敢于去未知的世界里寻找并应对新的挑战,向未知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