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2月22日,很多人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吗?我不太晓得里面的梗,但是自觉“这么多2”,应该确实不错吧,哈哈哈~ 当然,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今天是我们2022年《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第一节课,自然十分特殊!即便是下着淅沥的春雨,带着十足的寒意,内心却十分雀跃和欢喜。
不知不觉间,今年都已经是这门课程的第三个年头了。自2020年开始,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充电、新的沉淀;当然,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留校的宝贵精神财富。
无奈2021年是十分忙碌的一年,“脚不沾地”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年除夕的上午,所以,当时很多学生们的课程随感没有来得及整理发布,看来今年可以立个Flag了,伴随课程,尽快一一分享给大家。
今天分享当时禚明博士课程随感,“敲黑板”禚博士的姓发音为zhuo,二声。
图片来源:网络
**********************************************************************************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随感
□ 禚 明 电子科技大学2020级博士生
首先感谢任课教师李晓瑜老师和助教BJY同学对这门课程倾注的心血和汗水!
(瑜音:回头想下,感谢你的信任,当然,JY比较辛苦哦,是个尽职尽责的TA!)
在选课初期,我其实并没有选择这门课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学分已经修满了。但是邓博士发微信问我要不要选“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随后在选课系统中查看了这门课程的详细信息。当发现任课教师是李老师时,突然想起我的导师曾经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过李老师公众号“木鱼人生”的文章,当时李老师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考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源于这个契机,我才选了这门课程。但是等我上完这门课后才发现收获颇丰,而且是我整个研究生阶段收获最多的课程。这里讲的收获不是单纯地指收获了多少知识点,而是通过这门课程收获了很多李老师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考,这些思考必将随着我的科研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科研能力。
(瑜音:zhuo博士原来我们的缘分在这里。看来思想的传播还是十分必要,另外,所有知识学习的最低层次是知识点的接受,其次是知识体系方法论的形成,再其后就是启发和内化了。听你这么说,我真的觉得这门课是值得的,我的时间精力的付出,是有回响的。谢谢正面反馈。)
除此之外,希望李老师在以后的课程可以增设论文写作全周期的指导。假设我作为一年级的同学来说,更希望得到“选题调研—选题—文献阅读—文献管理—初稿撰写—选刊/选会—论文排版—论文投稿—论文修改—论文终稿—论文录用”的论文写作全周期的指导。
(瑜音:禚博士的建议非常中肯!去年在看完你的建议之后,我就把今年的课程增加了论文投稿、修改、终稿、录用的环节,同时,把论文精修部分做了大胆的工作方法拓展,邀请了一位身经百战的顶刊论文大咖——M教授,将其几十年论文精修的经验总结成短小精悍的小段子,增加到课程里讲授,让同学们有更强的实操性和实用性。博士的思考果然很全面,这点建议,是诸多同学中给我触动和改进方向最大的之一。)
也许若干年后我可能不再记得什么是“IMRAD”,什么是“GB/T 7714标准”,但我仍会记得在这门课程结束时观看了一段课程的集锦视频。
(瑜音:哈哈,这个可以有。我们说世间最美好的存在,就是拥有美好的回忆,看来集锦视频发挥了她的价值~)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任课教师李老师和TAJY同学的辛勤付出!
(瑜音:再次感谢禚博士的感悟与建议。)
后记:
禚博士的这份课程感悟提交于2021年5月份,被我这个“脚不沾地”的老师硬生生给拖延到2022年2月份才呈现,愧啊~
其实当时课程结束后,我和禚博士保持了很多学术互动,我也有幸邀请禚博士参与了一些学术志愿者活动,他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都很强。课程是短暂的,但是师生的情分和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总是有很多的延展和丰富。也祝愿禚博士能早早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收获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