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潜意识
李晓瑜  |  04-06  |  科学网  |  21次阅读

路灯.png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怎的,我总是清晰地记得下连后的第一个周。

那是新兵们要站岗的第一个夜晚。

我凌晨两点从自卫哨上下来,并没有直接上床睡觉,而是蹑手蹑脚地走到学习室,出神地望着楼外远处机关楼旁的一盏路灯。

那盏路灯颇有北京一环路灯的样子,明黄色的圆形灯罩散发出一圈氤氲,在西藏夜晚冰冷而稀薄的空气里显得格外静谧。

我看着这路灯,它一动不动,任由时间从它冰凉的铁皮上流过,我也一动不动,隔壁屋子里传出均匀的呼吸声。

第二天,第二天训练又会开始。到了白天,没人会注意到它们,这些路灯就好像隐身了一样。

三公里,五公里,士兵们跑过路灯的时候仿佛它就不存在,实际上,在这些士兵眼里,一切都不存在。

战靴沉重地落在地上,训练枪散发出阳光的味道,一米、两米、三米……十米、九米、八米……

可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不过是刚刚下哨,梦将我和第二天隔开,还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睡觉,让我先看一会路灯……

 ——李岳

作者简介:

李岳,出生于青岛。

大学毕业后先后做过洗碗、快递、公司职员等工作。

后因大学未果的爱情决定参军,退役后在青岛工作一段时间,2023年前往荷兰的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继续求学。毕业后,目前于国际物流行业,创业中。

写在后面:

 站完桩,突然想起老弟前几天好像发过来了一段话,当时忙着开会,没有来得及细看和反馈,今天似乎是“潜意识”召唤我,让我直接打开了和老弟的对话框。当我细细品读时,脑海中直接显现的就是四个字“记忆胶囊”,这让我更加感知到潜意识的神奇与力量,瞬间的记忆与智慧链接,将重要的信息锁在了潜意识中。当你需要的时候,瞬间呈现,不需要过渡态;当你不需要的时候,雪藏保鲜,不占用任何内存。

 基于对老弟的了解,知道这个“记忆胶囊”所处的背景和底片,所以一个非常形象的画面呈现在脑海——在西藏、在布达拉宫、在军营,一个宏大的“视觉场”矗立在眼前,是坚毅却模糊的,是钢铁却温暖的,是遥远却细腻的,就是这样的巨型画布上撕开了一角,清晰而极细致的呈现出一副动态却又安静的柔软和温度。

 就是这个寻常而又难忘的夜晚,或许已然成为老弟记忆中的锚点,这个锚点又代表着潜意识海洋中的某个坐标。

 我们每个人累世的潜意识,是否也由众多这样的记忆画面构成?

 不得而知,或许吧。




文章原载于作者的科学网文章,所述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经过系统重新排版,阅读原内容可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