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印象里,《小王子》是一本不厚,甚至有字的页数还没有简易插画多的“娃娃书”。翻过后理解也没有多么深刻,读完随手一扔,就将其置在了幼时众多的故事书中,积灰吃土再没翻开。对其讲述的故事也记得十分模糊,只大概记得有一个住在一个不大星球的小王子,他有一朵珍贵的玫瑰,后来又去去了许多其他星球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大人的类似冒险的故事。通读后感觉其实全书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但又感觉某些情节难以理解。论故事性,它比不上安徒生童话有趣,引人入胜;论可读性,又不能同格林童话的通俗易懂相提并论。故而这本极富盛名的童话书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状态。直到近期同名电影在影院上映,才又渐渐勾起我对它的记忆。
也许众多的读者得出的结论是对的,《小王子》看起来是一本写给孩子的故事书,实际骨子里却是为成人而著的深度思考的哲理书。随着年纪的成长,我也从当年的孩提跨入了“大人”的行列,伴随着电影再次翻开这本久违的童话书,竟也有了新的体会。
所有人曾经都是小王子。
在孩子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友善,待人真诚,珍惜一切自己付出而收获的事物,敢闯敢拼,拥有反抗精神。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各种“应世”(适应社会)的培养、教育让我们同影片中成年的小王子一样,失去了原本单纯的美好的东西,变成了受原著中其他星球上那些贪婪、自大、伪装的成人制约践踏的可悲的人。原有的天真、敢于反抗的自由精神早已消磨殆尽,甚至忘记了往昔自己最为珍视的玫瑰与星空等表征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也许社会的强制改造,对于小王子是冷酷乃至残酷的,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改造又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让自己成为当年自己最反感、厌恶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适应成长的的同时也不要遗忘,竭尽所守住自己心中的美好。
世上一切情感羁绊的建立都要承受流泪的痛苦。
影片与书中,多次描述女孩与小王子与亲人、友人手牵手,又多次放手独自前行,以及最后在病房中,老爷爷去世前与小女孩深深地抱在一起,平静而幸福,温暖而又散发这淡淡的忧伤。不论是书还是影片都想传达一种思想:即世间没有真正的别离,只要用心体会,就永无分离。天上的星星在闪烁,那是故人的陪伴与笑容,不要恐惧孤独,因为没有人可以陪伴始终,总有一天需要自己一人独自前行。世上所有的情感、关系的建立自古以来皆有始终。死亡、消逝是亘古不变的结局,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了情感建立的开始,无法避免的就会面对结束时的忧伤。学会接受别离,那变再没了别离,那是成长迈出的第一步。
成长的过程学会思考。
时不我待,白驹过隙,从古至今描述时光的词语不可尽数。然而时光飞逝不可回避的同时,也不能让自己空长了年岁,毫无收益。在成长的道路中,切勿一直迷糊犯懵,要逐渐学会思考——思考自己、思考未来,避免自己成为单纯应试教育的产物。倘若失去了思想,养成了惟命是从、缺乏思考的想法与动力的习惯,以及顺应安排的惯性思维。这样的人哪怕考过再好的成绩,那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grown-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