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精品
  • 教育论剑
  • 人生杂谈
  • 科研感悟
  • 更多标签
黄健 GitHub双重身份验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解决方案

双十二的时候,收到GitHub官方的通知邮件,要求我启用双重身份验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用户。邮件主要内容如下:We're reaching out to let you know that, as announced last year, we have officially begun requiring users who contribute code on GitHub.com to have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 enabled. Your account meets this criteria, and you will need to enroll in 2FA within 45 days, by January 25th, 2024 at 00:00 (UTC). After this date, your access to GitHub.com will be limited until you enroll in 2FA. Enrolling is easy, and we support several options, starting with TOTP apps and text messages (SMS) and then adding on passkeys and the GitHub Mobile app. 后来又收到4封提醒邮件,提示说启用2FA很简单,四种方式任意选:Security key、GitHub Mobile、Authenticator application (TOTP)、Text messages (SMS)。于是首先尝试短信方式,结果国家与地区的下拉单里,没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有台湾。心中很不爽,厌恶感猛生。其他方式,有的居然要求录入指纹。国内银行app与几个主流的支付软件我还是放心的;对于没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却偏偏有台湾的境外网站与app,我实在是不放心让他录我指纹的。我的华为P30的应用商店,既没有GitHub Mobile也没有GitHub推荐的1password 、Authy、Microsoft Authenticator等TOTP应用程序。最后硬生生地下载了安装了百度手机助手app,再通过百度手机助手成功安装了微软的Authenticator手机程序。万事俱备,只待2FA。没想到时间已过1月25日,怎么也访问不了我的GitHub帐号了。世界分裂,哪有什么地球村。于是想到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启用Gitee。

01-27 发布于 科学网 129 次阅读
黄健 噬菌体展示技术诞生的启示: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之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教授第一次接触噬菌体是在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读大学期间。他想挑战抗体产生的模板学说,证明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编码抗体的mRNA。于是他用噬菌体T4免疫兔子,然后从兔子脾脏提取RNA,加入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确定所生成的蛋白(包括抗体)能否中和T4噬菌体。1964年,史密斯到哈佛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抗体测序设备研发与抗体V区基因进化的理论研究。1970年,他获得哈佛医学院博士学位,并到威斯康星大学做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奥利弗·史密斯教授(因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的重要贡献获得2007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1975年,乔治·史密斯到密苏里大学工作,刚开始的研究仍然主要围绕抗体V区基因展开。后来,在参加同事用秀丽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一个发育生物学项目期间,他对噬菌体旧情复燃。只不过,这一次是丝状噬菌体(filamentous phage)。顾名思义,丝状噬菌体外形很像一根长长的棒子、纤维或细丝。如图1所示,它的长度从800纳米到4微米不等,而直径只有大概6纳米左右[1,2]。我们关于丝状噬菌体的主要知识源自f1[3]、fd[4]、M13[5]等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这三种噬菌体都是1960年代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基因组都是单链环状DNA。由于它们基因组的碱基序列98%都是相同的,都只能溶原性感染有性菌毛的大肠杆菌,因此它们一般也被统称为Ff噬菌体[1]。

01-10 发布于 科学网 296 次阅读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数据了~
周涛 教育大数据革命

在世界文明史上,被赋予神格的最重要的四个人,是乔答摩.悉达多、孔子、耶稣和穆罕默德。只有在中国,一个人会主要因为教育方面的贡献而“超凡入圣”——对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在全世界还在盛行世袭制度和种姓制度的时候,中国第一次通过科举制度把受教育转化为沿着社会等级向上攀爬的一种途径,从而教育开始被赋予了提高社会流动性的责任。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绝大多数时间,教育受到极度的重视,教育家受到极大的尊重,《国语》说“民性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荀子》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以我们祭祀的时候同拜“天地君亲师”,这从其他古代文明国度来看,是独特的。

2017-11-07 发布于 科学网 815 次阅读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数据了~
史溢帆 成电下午茶进行中,一场关于幸福的讨论。人生就是一场冒险,走得越远,任务的叠加越深重,从无需承受之轻到不能承受之重,从任性恣意天真迷惘到精打细算手忙脚乱,回望总是怀念过去,难怪总说童年是最甜蜜的时光。然而,不同的阶段需要更新人生的任务栏,而幸福感也是要被创造的。

成电下午茶进行中,一场关于幸福的讨论。人生就是一场冒险,走得越远,任务的叠加越深重,从无需承受之轻到不能承受之重,从任性恣意天真迷惘到精打细算手忙脚乱,回望总是怀念过去,难怪总说童年是最甜蜜的时光。然而,不同的阶段需要更新人生的任务栏,而幸福感也是要被创造的。成都·合作镇

2016-04-28 发布于 新浪微博 753 次阅读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数据了~
李晓瑜 科研十问之“反刍消化”阅读学术论文

反刍(chú)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顾名思义,针对于科研训练,指已经开始有目标有倾向的寻找问题,在前奏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说到反刍消化,基本已经进入我们读论文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阶段。这是我们所有创新创意、灵感迸发的阶段,也是我们开始登堂入室,初步产生作品的阶段。这个阶段离不开前面两步的积累,某种程度上,前面两步中的部分动作有可能与第三步的“反刍消化”形成局部迭代。比如,细嚼慢咽的时候,可能会发现问题,直接开始局部反刍;反刍消化的时候,也有可能发现某个问题当时并未做到细致和透彻,就需要反过头来,继续细嚼慢咽。

2019-11-24 发布于 科学网 762 次阅读
李晓瑜 科研十问之“细嚼慢咽”阅读学术论文

很多学生和朋友读了“囫囵吞枣”,纷纷给我反映说,这个方法对他们开始读论文的第一步确实很实用,那么接下来怎么细嚼慢咽和反刍消化呢?细嚼慢咽,似乎很好理解,但是大家仔细审视并自查一下,是否真正的理解了细嚼慢咽。读论文,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有针对性的、聚焦于某个主题、奔着细化和具象知识点开始的第二轮次论文阅读,极大概率的寻求并发现关键问题。因为经过囫囵吞枣,我们基本上已经大致明确了一个相对聚焦的主题,并且从海量的文献中凝练了一些相对优质的精准主题文献,主题的聚焦是我们顺利迈入第三步的大前提。因为它能帮我们构筑研究范畴的基本问题形态,以量子推荐算法为例,我们通过囫囵吞枣,大致了解到:1、经典的推荐算法其研究现状、趋势和走向,2、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发展迅猛,能有效解决高并行性、高复杂度等问题,3、现在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并尝试了量子推荐算法的框架设计。有了这些基本认知,我们在细嚼慢咽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获得现在研究人员对于该范畴的问题的研究思路大体是什么?大致的方法论有哪些?同时,研究群体对于该问题研究的薄弱之处或者是未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

2019-10-05 发布于 科学网 724 次阅读
彭真明 不要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成为功利的推手

昨天,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科创新计划)2018年立项课题的结题答辩会在中科院光电所进行。实验室有一支队伍参与了结题答辩。经专家评审,在近20支队伍里,综合排名第8。他们是在前期立项队伍中途放弃后临时组队后期加入的3位同学。为了尽快熟悉课题背景,他们经常到实验室旁听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会,主动请教老师和方向相近的研究生学长,参与研究期间申请发明专利1件。在立项的4个课题中,是完成得最好的一组。说明一点,这几位同学目前并不属于成绩很靠前的具备推免保研的学生,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参与进来的。

2019-08-15 发布于 科学网 824 次阅读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数据了~